新加坡oBike閃電下車:泡沫吹破的共享單車?

新加坡 oBike 不玩了! 图/路透社

还我押金!

总部位在新加坡的共享单车公司oBike,自6月底闪电宣告停止星国的一切营运后,错愕的大票用户用「#RefundMyDeposit」(#还我押金)灌爆oBike的脸书专页,希望能拿回oBike帐户中的49新币押金(约1,100台币)。

面对oBike突如其来的倒闭,主管共享单车事务的陆交局(LTA)指出,将介入协助清理oBike 遗留在星岛上的1万4,000辆单车。而办公室早已人去楼空的oBike,不只待还押金总额高达630万新币(约台币1.4亿),同时积欠多笔合作厂商的债务,目前已进入「清盘阶段」(liquidation),届时将会以清还较大的债权人为优先,至于一般用户,则还在拿回押金的不明程序中挣扎。

在停止营运声明中,oBike直接点名,陆交局的新管制措施就是压垮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然而,真的是陆交局压垮了oBike在新加坡的营运吗?坚定「照顾」人民生活大小事的新加坡政府,是否眼里真容不下崇尚自由主义的共享单车?

坚定「照顾」人民生活大小事的新加坡政府,是否眼里真容不下崇尚自由主义的共享单车? 图/oBike 新加坡宣传照

▌从蜜月期说起...

时间倒回2017年初,oBike刚进入新加坡市场,推出「随停随骑」的无桩共享单车。依照新加坡人的通勤习惯,oBike当时主打「共享单车让你的最后一哩路更为便利」的号召,似乎很得人心。

新加坡目前约有6成的家户,步行至地铁站需要不到10分钟。星国媒体访查发现,这个「黄金数字」,就是5成的年轻受访者愿意承受的步行距离,一旦需要超过10分钟走去地铁站或公车站,愿意步行的数据骤降至13.1%(11-15分钟)与11.7%(16-20分钟)。而oBike所谓的「最后一哩路」,指的就是从组屋到地铁站这一路段。

然而从2015年的家户调查来估算,新加坡仅约有3.2%的单车通勤人口。新加坡的道路本身由汽车主导,即使路上鲜少摩托车,单车骑士骑在马路侧边,也常常险象还生。换言之,新加坡的道路并非自行车友善,需要额外通过基础建设来建构自行车环境,提升人民使用自行车的意愿。

新加坡政府希望推行非动力交通工具的渊源已久。 图/路透社

为了让这一哩路的走得更加便利,陆交局2013年宣布,在2020年以前,要在多个组屋市镇周遭规画长达190公里的自行车路网,让居民能够骑乘单车前往地铁站;2016年,陆交局又推出「步行、骑行、搭巴士和乘地铁运动」 (Walk Cycle Ride SG Campaign),除了持续建构自行车友善环境,以及举办活动推广自行车外,大量标语开始出现在生活周遭,比如「因为我们不开车,我们无忧无虑」、「拥有来去的自由」,成功制造话题,打响政策的知名度。

在oBike这类无桩共享单车出现前,星国政府原先就选定了几个区域要作为共享单车的试办区,设置像台北Youbike那样的「有桩单车」,固定地点借还,参考伦敦、台北和杭州的做法,决定透过公私部门协力的伙伴关系制度,由政府补助资金,民间营运商绑约的方式进行。

嗅到了新加坡政府力推共享单车的氛围,中国的共享单车业者Mobike和ofo率先表明有意愿进入在亚洲具标志性意义的新加坡市场,不过,在2家中国公司进驻前,新加坡本地注册的oBike公司领先杀出,2017年1月,捷足先登新加坡的共享单车市场。

政府原先要招标推动的有桩共享单车的试验计划则是宣告暂缓,直接跟市场上的现有厂商合作。也就是说,oBike一开始进场的背景,政府相当支持共享单车。

「因为我们不开车,我们无忧无虑」、「拥有来去的自由」,星国政府力推单车政策。图为政府标语海报。 图/作者万宗纶提供

新加坡本地注册的 oBike 公司领先杀出,2017年1月,捷足先登新加坡的共享单车市场。 图/oBike 新加坡宣传照

▌磨合期...

oBike进入后,新加坡开始有不少民怨,像是单车乱停、堵住防火通道、丢弃在楼梯间,甚至有人把车停到组屋公寓的家门口,锁在栏杆上当自家车用等等,更有人看oBike不顺眼,把oBike丢进河里,所在多有。

为了解决这样的乱象,市镇委员会(Town Concils)与营运商签署备忘录,一同规划共享单车管理办法、单车道路线与划设单车专门停放区,并要求业者尽快采用地理围栏技术,随时掌控自家单车是否在正确的区域内摆放。

自去年5月起陆交局规定,如果使用者将车辆乱停,政府会先对业者发送移除通知,若半天内业者并未自行移除违规车辆,使得车辆遭到拖吊,业者须承担取回违停车辆的成本,每取回一台车,须缴付处理费,若再犯,每台则开罚500新币(约1万台币)。

尽管陆交局祭出高额罚则,并定期与业者开会,违规停车的案例仍层出不穷。

oBike 的新加坡官方社群网站,时常登出 oBike 遭到恶意破坏、乱丢到运河、随乱停车的写真,并配上希望使用者拿出公德心的呼吁。 图/oBike 新加坡官网

从5月罚则上路,到2018年2月陆交局上国会备询,这半年间,陆交局已经收到了18万新币(360万台币)的罚款,对业者发出共2,100次的移除通知,代表陆交局发言的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蓝彬明直言,这些共享单车业者的表现「不符合期望」。

在发现业者根本不甩备忘录内容后,今年3月,陆交局开始「玩真的」,就像限制媒体的印刷数量一样,要求所有业者必须向政府申请营运执照。

这张执照限制了每一家业者的单车数量:如果业者很乖,有确实良好管理自家车辆,那么核准数量就会上升;如果业者依然把陆交局的移除通知当成耳边风,那么执照会被撤销,还会面临最高10万新币(约200万台币)的罚款。此外,业者必须实施地理围栏技术,其中之一便是强迫骑士扫描合法停放区的QR code,才能算完成还车,否则就会被一直扣费。

对于这些新的措施, oBike表示「与共享单车的精神背道而驰」、「恕难从命」,他们不想也不会申请这样的执照——所以他们不玩了。

今年3月,陆交局开始「玩真的」,要求所有业者必须向政府申请营运执照:如果业者很乖,有确实良好管理自家车辆,那么核准数量就会上升;如果业者依然把陆交局的移除通知当成耳边风,那么执照会被撤销,还会面临最高10万新币(约200万台币)的罚款。 图/路透社

▌oBike 的「财务危机」

oBike指出,他们忍痛宣布停业,是因为「陆交局颁布的新规范与要求,让他们见到可预期的困难。」oBike认为自家企业的存在,是为了改善新加坡民众的通勤经验,并优化新加坡的交通系统,因此讥讽陆交局的管制措施,背离了共享单车的价值。

根据新加坡媒体批露,前oBike职员指出,陆交局的无桩单车新政策让公司职员「始料未及」,公司的业务变得愈来愈复杂,他们无法遵从陆交局的要求,派人「及时移走胡乱停放的脚踏车,而要缴交罚款,导致公司的财务受到极大的压力。」似乎,人力与财源调度缺乏,才是oBike不愿、也无法招架陆交局新政策的真正原因。

新加坡560万人口的市场,有多达5家无桩共享单车业者在竞争,oBike在进入新加坡的第一个财务年度中,亏损高达425万新币(约9,500万台币),总资产1,126万新币,负债却高达2,271万新币,不仅亏欠了公关公司好几个月的费用,协助搜集违规车辆的厂商也还没收到oBike的款项。对此,oBike却只告诉合作厂商,他们正在洽谈并购事宜,之后就会支付款项,不过并购最后并没有发生。

新加坡560万人口的市场,有多达5家无桩共享单车业者在竞争,oBike 在进入新加坡的第一个财务年度中,亏损高达425万新币(约9,500万台币)。图为进驻新加坡市场的中国共享单车 oFo。 图/路透社

根据星国媒体mothership的了解,oBike在新加坡的公司职员亦无从知晓公司的财务状况。oBike虽然看似是新加坡本地的新创事业,但根据《海峡时报》揭露,oBike的3名董事中,有2个是上海人,他们在新加坡登记的地址,只是一个帮助oBike在新加坡立案的服务公司,该公司告诉记者,「oBike的人通通都在中国。」

而oBike的财务也由中国方的创办人掌控,监管新加坡业务的2个主要负责人在去年已离职,接续这个职位的人也在今年离开oBike,可见这间公司的营运危机早就有端倪。

不过新加坡本就是国外企业喜爱的公司注册点,许多海外公司都在新加坡注册,也不是新鲜事,更大的问题在于,新加坡oBike的中资成为泡影,撑不起公司宣称的「共享精神」。

中国的共享单车同样面临泡沫化问题。图为中国废弃的共享单车。 图/路透社

oBike创始投资人兼董事长石一(Shi Yi)来自上海,儿时随父母前往德国留学,2009年在德国创立Avazu这间移动互联网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并在2017年入选富比士「亚洲30位30岁以下青年才俊」(30 Under 30 Asia),目前身价约20亿人民币。

2017年底,新加坡网路媒体红蚂蚁对石一所做的专访中,将石一描绘成一个极具人文关怀的创业奇才。当石一对记者指出,「创新是多次失败的成果。要推广创新,就得做好失败的准备,去接受失败」时,红蚂蚁下的评论是,「这种豁达与情商,给予了石一『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人文关怀精神。」

红蚂蚁说:「石一从零开始到环游世界、实现了自我价值后反过来成就他人,不也是一种『oBike』精神?」不过,就在oBike爆出闪退新加坡市场不久,一篇刊登在Live Journal网站的文章抽丝剥茧有关文件,认为所谓的「oBike精神」真正指涉的是「利用新加坡的廉洁声誉为底气,然后借此使用高度可疑的手段,来吸收大把的钞票。」

「oBike 精神」是什么? 图/石一 twitter 截图

这篇文章爬梳了与石一有关联的诸多公司,指出石一先是推出名为OCN的加密货币,假借是要「为oBike筹募资金」,再透过媒体公关等技巧,形塑OCN未来的前瞻性,进行代币众筹(ICO),当OCN价值飞涨,石一却抽走大笔资金,当中没有一分钱注进oBike。新加坡oBike似乎自始就是一场注定会失败的灾难。

面对指控,石一在他的推特上驳斥此为「假新闻」,指出oBike停业是「经济考量」,是董事会作出的决定,切勿将整件事情个人化到他身上。他同时表示,oBike没有任何将使用者押金卷款而逃的意图,若清盘阶段结束后,使用者押金未能清还,他愿意拿出他个人的股份来偿还。

不过,石一并未回应oBike是否真的只是他用来为自己的加密货币增值的一个手段,也没有否认oBike的「经济问题」有部分来自于他未能注入允诺的资金。

过没多久,Live Journal的这篇文章惨遭下架。

新加坡 oBike 似乎自始就是一场注定会失败的灾难。 图/路透社

▌共享单车的梦想泡泡?

仅管石一担保,公司正在新加坡消保会(CASE)的协助下,「积极寻找退还押金的方法」,然而光是目前透过FTI咨询公司破产管理人处理的押金还返申请,就因不能直接使用App退款,必须填写阳春的Google表单,提供包含身分证字号、信用卡号等机密个资,不甚透明的流程,让用户再起疑心与怒火。

oBike在新加坡风光进场,摇摇晃晃地过场,退场后留下坑坑疤疤的烂摊子。不过,即便在国会备询时,政府仍然希望议员看见无桩共享单车带来的正面影响,不希望当初敞开心胸迎接,是砸了自己单车政策的脚。

凭实来说,由于符合长远上较大的交通政策蓝图,新加坡政府在初期对于这些共享单车业者,已经是尽可能的给予协助,采取软性作为、从中协调这种运输模式可能造成的混乱,对于这个把「超出掌握的混乱」当成无法容忍之事的政府而言,新加坡可说是对于共享单车业者展现了最大的诚意。

对于这个把「超出掌握的混乱」当成无法容忍之事的政府而言,新加坡可说是对于共享单车业者展现了最大的诚意。 图/路透社

若单从经济问题来讨论,新加坡运输研究权威李德纮表示,就算愈来愈多共享单车业者退出新加坡如此小的一个市场,他一点也不感到惊讶,因为这些业者在这里赚到的钱微乎其微,远远比不过他们花出去的钱。

如同世界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面对的问题,无桩共享单车所谓的「共享经济」,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获利模式,这不只发生在新加坡,除非oBike能够有一笔稳定的资金来持续弥补亏损,直到oBike坐稳市场的位置,并发展出其所拥有的大数据,衍伸出来的营利模式,否则,李德纮认为,「无桩共享单车业就会是一个泡沫,而现在这些泡沫正在破裂当中。」

尽管李德纮预测,oBike退出新加坡市场后,将会让陆交局重新思考是否转向原本由政府主导的有桩共享单车计划,但目前已经有4间无桩共享单车业者(SGbike、ofo、Mobike和Anywheel)向陆交局提交营业执照申请,比一比在这个泡沫经济中,究竟谁是来圈钱的,谁又是真的有底气成为最后新加坡单车梦的赢家。

oBike 退出新加坡市场后,谁又是真的有底气成为最后新加坡单车梦的赢家? 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