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精神鴉片? 中國微短劇規模 今年估破500億

某微短剧拍摄现场。(取材自北京青年报)

主打「节奏快、剧情爽」的微短剧近年在中国暴红,吸引各类平台和资本竞相涌入,据统计,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已达373.9亿元(人民币,下同,约52.03亿美元),预计今年破500亿元,2027年时甚至可望突破千亿元,成为近年最大的投资「风口」。有分析指出,微短剧被视为「新时代精神鸦片」是因甜宠等很俗的题材让下沉群体获得「爽感」,但长期恐对社会造成危害。

综合媒体报导,相较于制作期间较长、成本较大的传统电视剧,微短剧制作将娱乐和商业属性放大到极致,每集短可至五到十分钟,甚至一分钟一集,全剧拍摄周期仅七天,节约时间成本,同时以剧情狗血、台词犀利、爽点密集、情绪饱满等方式取胜,例如「15秒一个小反转,30秒一个大推进,结尾10秒必留悬念」,仿佛「精神兴奋剂」。

对比2023年电影总票房为549.15亿元,微短剧市场规模已接近电影的70%。DataEye预测,2024年中国微短剧投流市场规模约达420亿元,2027年超830亿元。

香港01引述联合早报报导指出,很多微短剧改编自网路小说,题材离不开恋爱、甜宠、战神、霸道总裁、逆袭、复仇等。共同点是主人翁表面上身分低微,备受打压,实际蕴藏着巨大财富和权力。尽管制作较电视剧粗糙得多,观众反而趋之若鹜。 「短剧的剧情真的很俗,但我是愈来愈爽,每天都会追着看。」一名40岁的深圳保安这么说。

短剧制作公司原上慕光的创始人兼导演严沛梁表示,短剧本身没有太大的艺术价值,它的作用在于让下沉群体的情绪得到释放。短剧的消费主力军来自下沉市场的中年用户,包括保安、外卖员、快递员、保洁、保母等。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吴畅畅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短剧的「爽感」更多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心理积极情绪的需求。对于短剧被视为人们的「新时代精神鸦片」,吴畅畅不以为然。他认为,短剧就是一种文化。

不过,广州一苇渡心心理咨询首席专家韦志中提醒,短剧可能成为人们获得积极情绪的路径依赖,容易让人上瘾,长期下来对社会造成危害。「人会变得更浅薄,不愿意思考,不愿意追求有深度和有意义的事物,工匠精神会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