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5大人格特質 研究:1類項目得分高 比較有儲蓄的可能

示意图/ingimage

麦克告诉我,他渴望生活有所保障,所以努力赚钱。这似乎可以把他归类为强迫性储蓄者。不过,麦克也会花钱,所以我猜安全感并非唯一的重点,他或许也算是自由购买者。年轻时,他一心想赚大钱,让自己不再需要对他人唯命是从。

当然,麦克可能不同意我的分类。而我也很好奇,他又会给我怎样的标签呢?或许是「吹嘘折扣者」,毕竟只要有人欣赏我买的便宜衣服,我就会感到洋洋得意。又或许,有鉴于我赚钱的能力远不如他,他可能觉得我是个「金钱蠢蛋」—这是在较新的金钱态度分类中的一种类型。

本文出自《大脑喜欢这样花钱,那样理财》

举例来说,我们会发现在在心理学的五大人格特质(经验开放性、神经质、友善性、外向性和严谨性)中的「严谨性」项目得分较高的人,比较有储蓄的可能。此外,像麦克这样的企业家可能在「稳定」和「独立」的项目中得分较高。

在心理学的领域中,有个称为「控制观」(locus of control)的概念,描述的是我们是否觉得自己能掌握周遭的世界。企业家倾向抱持所谓的「内控」观点,相信他们能改变自己的处境;相对地,欠债者则偏向「外控」观点,认为外在世界很难由个人所控制。

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很难一一拆解。举例来说,贫穷也和外控观点有关。换句话说,假如一个人很贫穷,通常就很难相信自己能控制生命中的事件,会这样也情有可原。

贫穷的人也比较可能积欠债务。那么,具备外控观点的人格特质,是否就比较容易陷入债务和贫穷呢?又或者,贫穷让人容易累积债务,也因此创造出外控的观点?

其他研究指出,稳定的外向者面对金钱的心态比较开放、自在,也较少担忧。虽然拥有这类特质的人在金钱上比较挥霍,同时却又觉得自己更能掌控金钱。

瑞典的研究发现,在情商测验中得分较高的人,通常比较不重视金钱,也不认为金钱是权力或地位的象征。此外,他们也比较擅长判定照片中人类脸部表情所代表的情绪,也更善于处理失败和挑战。

相对地,同一项研究发现,爱钱的人较不善于察觉社交环境。他们是因为无法理解人际关系,才转向寻求金钱的慰藉吗?或者,是对金钱的兴趣让他们远离了人群?这类的研究通常都只在特定时间点进行,而无助于判断因果关系。

当然,我们也仅能得知总体的平均,无法因此预测像麦克这样的人会如何行动。

虽然麦克很爱钱,但他确实是个热爱社交的人,也很擅长面对失败与挑战。他不认为钱是权力或地位的象征,但他做事时常以金钱为导向。一个人可能综合了许多不同的态度,研究能做的,就只是审视数千人后,找出比较广泛的模式。

举例来说,教育程度较高的人一般对金钱较不执着。这并不意外,毕竟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更有能力赚大钱。研究也指出,年轻人平均来说较不谨慎理财,而年长者则比较擅长制定和控制预算。

不过,你也一定能举出很多例外,一定有拚命存钱的学生和挥金如土的退休人士。

(本文出自《大脑喜欢这样花钱,那样理财》作者:克劳蒂亚.哈蒙德 译者:谢慈)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