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催生创新专利 代表呼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原标题:500万新能源汽车催生大量创新专利 车界代表呼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刘晓林 随着每年百万辆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热潮而来,与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车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相关的摩擦也开始逐渐增多。作为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军人物,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在日前提交两会的《关于加强对锂电池知识产权保护的提案》中,就披露了锂电池知识产权诉讼的维权难度,呼吁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执法力度,构建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

“新能源领域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迭代快,企业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才能保持持续领先。“对于提交这一提案的初衷,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回应经济观察报记者称。“但在大量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实践中,我们发现行业内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行为,仿造和侵权大量存在,不但有损于公司合法权益,也大大打击了整体行业的创新热情。”该负责人表示,在此背景下撰写该提案,希望行业内能共同努力,打造鼓励创新,回报创新的生态圈。

“当前锂电池知识产权诉讼案件时有发生,企业维权过程较为困难”,曾毓群提案的重点在于呼吁改善维权环境,他详细列举了锂电池维权的几大难点:首先是取证难,维权成本高。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在一个案件中锂电池制造商通常公证购买至少两个车型,每个车型至少两辆,费用高昂。如果涉嫌侵权的锂电池装载在大巴、重卡、轮船、飞机或储能电柜等产品时,权利人还面临无法取证的困境。

其次是维权周期长,无法匹配锂电池产品更新换代快的特点。诉讼前期准备、一审、二审,整个案件全过程需要三年左右,相对锂电池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严重滞后。第三是商业秘密维权困难。此类案件通常需要到对方的厂房或办公点取证,但在实践中,法院当前的取证力度相对较弱,如遇对方不配合则法警无能为力。依靠公安机关取证也存在立案门槛高以及办案经验不足的问题。

不得不提的是,以动力电池领军企业的身份提出此提案的宁德时代,之所以能在细节上呈现得十分详实,是因为其自身正深陷专利纠纷中,深知这条路道阻且长。

电池大佬的维权难途

2020年3月,宁德时代起诉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塔菲尔”)专利侵权一案,由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诉讼标金额为1.2亿元。据悉,具体涉案专利是与电池防爆阀相关的一项很重要的专利,关系到电池生产和使用的安全。宁德时代方面认为,塔菲尔新能源制造和销售多款与宁德时代设计相同或类似型号的电池产品,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虽然诉讼发生在疫情期间,但在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上,这起动力电池老大与行业黑马之间的专利纠纷仍备受关注,被称为国内首起动力电池侵权案。据悉,做为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90亿元,手握众多电池领域的知识产权。

“目前该案仍在一审中”,3月4日,宁德时代相关人士回复经济观察报记者称。一年时间仍未走完一审程序,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曾毓群在提案中提到的维权周期长的困扰。

而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公开资料显示,塔菲尔的员工很多来自于宁德时代,这不得不让人想起另一起更受关注的知识产权——特斯拉诉小鹏汽车员工(特斯拉前员工)窃取商业机密案,虽然起诉对象是个人,但小鹏汽车也因此被特斯拉质疑“窃取”了其自动驾驶的商业机密。过去两年间,特斯拉CEO马斯克与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的隔空互撕已经展开了好几轮。目前,小鹏已经成长为中国三大新造车企业之一,但仍未落槌的“知识产权窃取”纠纷对其来说始终如鲠在喉。

不能忽视的是,在汽车向智能化和电动化转型的大趋势下,人才的频繁流动已是常态,加上新造车企业的大量出现,由此带来的知识产权的纠纷也不可避免地高发。过去几年中,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相关的诉讼案已经频繁出现,其中,吉利起诉威马也成为传统汽车高管离职创业易带来知识产权纠纷的典型案例。

除了电池和整车领域的知识产权案,汽车智能化带来的知识产权摩擦同样开始出现。今年2月,因腾讯限定博泰具有微信功能的车联网产品不能与汽车厂商进行交易,上汽通用五菱和博泰联合举报腾讯涉嫌垄断。随着智能汽车的大规模投放,以及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亲自下场造车的大潮,由数据及技术创新引发的知识产权纠纷也很可能呈现上升趋势。

500万辆新能源汽车背后:专利池快速扩容

公安部在今年1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75%,比2019年增加111万辆,增长29.18%。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40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32%。新能源汽车增量连续三年超过100万辆,呈持续高速增长趋势。

近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背后,是大量创新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锂离子电池电芯核心材料全球申请原创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日本、我国、韩国、美国和德国。其中,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增长较快,呈现后来居上之势。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心脏”,而锂离子电池是汽车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

针对锂电池领域所面临的维权难点,曾毓群建议从三个方面加强锂电池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一是深化证据保全制度规则,降低举证阶段的难度和维权成本。二是建立知识产权特别审理程序等提高审理效率,缩短审理周期。三是建议加快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出台。从而切实服务于企业维权的需求,解决企业维权举步维艰的困境。

业内共识认为,在知识产权方面,中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企业已经布局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专利,实际上,在该领域,中国正从知识产权消费国转向知识产权生产国。因此,切实保护好知识产权,是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提高竞争力的保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国办发〔2020〕39号),也指出要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严格执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执法力度,构建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

针对锂电池维权困境,曾毓群希望尽快推动建立更为完善和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而另一方面,除了材料、产品设计等领域的发明专利权外,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如何界定智能软件领域创新科技的专利边界,也是汽车领域已经面临的又一个紧迫课题。

在芯片短缺成为汽车业当下最大难题的背景下,除了曾毓群针对锂电池领域提出的相关提案外,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也议案中提到要加强芯片的知识产权保护,强调要“制定国产车载芯片技术路线发展纲要”:明确车载芯片国产化率发展目标,加大芯片产业链建设、重点扶持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