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富豪「低调炫富」 更爱把钱花在「无形消费」上
▲「非炫耀性的消费」其实非常具有排他性,受过良好教育、拥有国际观、培养独到品味等都比购买一项奢侈品需要投入更多的精神和时间。(图/示意图/路透社,下同。)
全球奢侈品大量生产,对于许多中产阶级的人来说,购买名牌包和高档汽车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据BBC报导,全球新时代的富豪开始采取更多措施以彰显自己的社经地位,「低调炫富」成为菁英阶级的一项新兴潮流。对于这些人来说,游艇、保时捷和豪宅均是「有钱就能拥有的东西」,而他们所追求的却是「无形消费」,更喜爱把金钱投入在服务、教育、医疗上面。虽然乍看之下没有那么昂贵,但费用却比中等收入的消费者购买的任何一个名牌包都贵出许多倍。
这些「非炫耀性的消费」其实非常具有排他性,受过良好教育、拥有国际观、培养独到品味、知道如何营造生活情趣等都比购买一项奢侈品需要投入更多的精神和时间。经济学家凡伯伦(Thorstein Veblen)在1899年发明了「炫耀性消费」一词,专指那些用于彰显身份和金钱的实物性消费。不过,随着科技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这些富裕菁英人士纷纷规避过于猖狂的物质享受,转而把大笔资金投入到知识和文化的建构上。
报导指出,全球收入最高前1%的人把最大比例的支出投入非炫耀性消费中,教育更占据家庭开支总额的6%,而中等收入家庭则投入约1%。近几十年的教育费用越来越高,因此人们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负担学费。从2003至2013年,美国大学学费上涨了80%,同期女装费用却仅上涨6%。另外,自从2007年以来,美国最富有的1%人群(年收入30万美元以上的人)在实物商品上的花费大幅减少,中产阶级(年收入约7万美元)的花费却持续上升。
报导提到,虽然有些非炫耀性的消费长远来说比较昂贵,但表现方式却较为简单,包括购买有机食品、坚持以母乳喂养婴儿、阅读《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引用《纽约客》(The New Yorker)里的笑话等,以这种方式让菁英阶层的人们互相传递文化资本。总而言之,新兴富豪选择「低调炫富」不只是为了突显社经地位,还要提升生活品质、提高文化涵养,最终得到保护和延续身分地位的目的。他们认为「非炫耀性消费」是个拥有无限潜力的投资「开端」,反之「炫耀性消费」则是无法永续经营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