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湾模式 飞蛾扑火
(图/本报系资料照)
其实,谁不想过正常生活?问题是,在3月终于再度多日本土案例挂零、百业正要复苏、社交可望正常化、也能减少戴口罩的好光景之下,不正是绝大多数民众都在过正常生活?如果想让国际商务也正常化,那么,有没有更合适的开放时机或方法,例如入境对象开放但维持检疫标准,或先让大家喘息一段时间,等国际疫情趋缓再开放?不然也该先有更周延的应变整备、更科学的决策分析再开放。瘟疫肆虐,能算哪门子的正常?必然又重创经济。
Omicron并不轻微,在很多国家造成比Delta更高的伤亡。群体免疫并不存在:英国人95%有免疫力、超过90%的长者打了第3剂,一样死伤惨重,且正历经第二波伤亡。儿童染病比前几波更严重,有脑部病变、多重器官系统发炎,且恐留下新冠后遗症。
各国与病毒交战的减灾心得是:一、疫苗打底减重症:高龄者第3剂接种率越高越好,最好95%以上;6~11岁开放施打。二、检验量能是重中之重,校园、职场与健康照护场所必须规律做检验,以减少爆发群聚之风险。三、做好空气传播防护,必须戴更高品质的口罩,加强通风,在人群杂处之处增设HEPA空气清净机;若必须脱下口罩时,最好在有做社交泡泡的场所或户外。四、备足抗病毒药物,强化基层医疗防线。
各国的重症数与死亡数是与其总体感染数相依;不希望重症数冲太快、冲太多,则必须搭配动态的公共卫生措施,例如鼓励远距上班、远距上课,在疫情升高时减少餐厅内用人数、限制大型活动等。若坚持正常生活,疫情就会断崖式加速失控。
Omicron时代的医疗崩溃,并非来自收治确诊病人,而是来自社区疫情。社区疫情越严重,医护越容易在社区遭感染,成为走动式传染源,造成大量医护被隔离,瘫痪医疗人力;更糟的是,院内都是高风险者,这就是我所称的「病毒攻入心脏」,也才是全球Omicron下医疗崩溃的真相。
医师们高喊保留医疗量能之际,却没有建议政府扩充紧急隔离处所、没有要求提高防疫作为,反而是叫政治人物把病人推回家里、感染家属,甚至高喊与病毒共存,这反而是加速社区疫情失控,增加医院沦陷风险;且随着染疫人数上冲,重症数也窜升,再多加护病房也不够用,完全是缘木求鱼。
种种迹象很清楚显示,不论是中央的民进党,或地方的新北市政府,在决定开放或「与病毒共存」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样的决定、防疫负担与社会负担会高到什么程度,好像以为什么都不做,风雨就会过去。
去年,双北靠「逆时中」,让疫情重新归零。人祸未远,今年又搞出防疫「新台湾模式」,绿营的高雄、屏东、桃园首长,纷纷「逆贞昌」求生,倒是已有去年伤亡经验的新北,反而要跑前锋,迫不及待与病毒共存,人民怎能不被火纹身?(作者为健康永续教育基金会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