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透视》带路10年毁誉参半 围堵氛围挑战多
10月14日,大陆民众在北京市一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装置前拍照打卡。(中新社)
号称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带一路倡议,不只是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任内最具标志性的政策狂想曲,更是一出陆权经济与海权经济碰撞的地缘政治戏码。10年过去,随着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带路计划跌宕起伏。对北京而言,此时此刻要盖棺论定带路成败为之尚早,毕竟在当前外部遏中氛围弥漫,内则经济亟待复苏下,一带一路未来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从政治角度看,习近平高喊一带一路有其主客观背景。2013年大陆全国GDP增速达到7.7%,经济总值达人民币56.88兆元,促使大陆经济必须「向外看」。不讳言,这其中亦有习近平个人主观意志的因素,也一定程度预示大陆外交从「韬光养晦」逐步转向为「有所作为」。
经济角度,一带一路肩负「中国企业、中国商品走出去」与「人民币国际化」的任务。随着带路10年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身影出现在全球,如印尼雅万高铁的通车,就是带路10年的缩影。
人民币国际化则是带路倡议改写全球地缘经济版图下的成果。带路倡议是由「丝绸经济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所组成,但在面临美国掌握巴拿马海峡、苏伊士运河等多个全球海上战略节点,带路倡议更多侧重是所谓的「一带」。当以人民币结算的货物,随着中欧班列来往穿梭,其反映的是一场陆权经济与海权经济的较量。
随着国际局势「猪羊变色」,带路倡议一夕之间成了挑战「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最大威胁,各类的企业购并与码头开发案成为包藏祸心的「以商逼政」;就连曾经被认为是福国利民的基建项目,也沦为未开发/开发中国家落入「债务危机」的最大帮凶。
这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美中角力下直接结果,一带一路10年重塑国际地缘政治版图,开创了不同的经济游戏规则,这无疑都让以欧美为主的西方国家顿感到芒刺在背。美国拜登政府近期号召的「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则是对带路倡议最新的反扑。
要以10年时间来论断一带一路的政策胜败,可能言之过早。不过,在拜登政府的科技割喉战、美国与欧盟的「去风险」加上诸多重组全球关键供应链的诸多攻势,以及国内经济仍须维持复苏动力下,都迫使北京必须思考,现阶段甚至是未来10年都不可能扬弃一带一路,即使眼下它已「尘埃满身」。
与欧美国家政经、意识形态症结一时半刻难解,因而能否进一步消弭未开发和开发中国家的债务疑虑,关乎带路下一个10年能否走得顺畅,甚至是北京喊出的要团结全球南方国家的大战略目标,并以此形塑有利中共的国际政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