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透视》居安有漏洞 政府快补破网

「保全」、「楼管」各有专业,却因2个主管机关多年来见解不同,让不肖业者有漏洞可钻,连民进党立委出面协调都难有结果。图为合法保全公司值勤画面。(洪靖宜摄)

「保全」、「楼管」各有专业,却因2个主管机关多年来见解不同,让不肖业者有漏洞可钻,连执政党立委出面协调都难有结果。若再不快补破网,住户根本不知平时社区内的保全及楼管人员是否有前科,一旦发生治安事件,政府难辞其咎。

依据警政署2007年函示,楼管公司根本不得承揽保全业务,但国土管理署「公寓大厦管理服务人管理办法」,却规定可以承揽后再转包给保全公司;同属内政部的2个机关多年来相持不下,让不肖业者有漏洞可钻,「黑牌保全员」成了警政机关列管外的黑数。

保全属特许行业,计算营利事业所得税的所得额标准,保全服务业是15%,楼管业则仅5%,商人将本求利,难保没有不肖楼管公司仗着大楼管委会不懂法规,只签约承揽楼管业务,实际上却执行门禁管理、人身安全防护等保全工作。

再者,即使同时领有保全牌、楼管牌的保全公司,也可能只与管委会签订楼管合约,省下高额的保全业税金;而以目前有限警察人力根本无法主动稽查,只能靠业者间互相检举。

重点是住户如何信赖这些习于钻漏洞的不肖业者,真能提供优质的工作人员?事实上高雄已发现至少8名保全人员有刑案前科,却仍在社区服务,警政单位应尽快全面稽核,别再视而不见。

若要斧底抽薪,应考虑将楼管业纳入特许行业,弭平税金差异,执行与保全业同样严谨的人员背景查核制度。但如果实务上难以达成,起码要以规范较严格的《保全业法》为主,落实以保全公司为主体与集合住宅管委会签约,且保全约、楼管约分别签订。

管理漏洞存在多年,政府若再不未雨绸缪,等出了事再来亡羊补牢,一切恐怕都已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