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纳健保 癌友平均得苦等2年

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曾铭宗(左)、台湾年轻病友协会理事长潘怡伶(右)等日前召开「医疗?保险?癌症医疗保险面临的困境!」记者会,呼吁蔡政府能够听到癌友的心声,解决现行商保无法理赔的问题,以及新药能够健保给付,以减轻癌友负担,给予更好的照顾。(本报资料照片)

新药新科技发展快速,但根据国内统计,癌友等待癌症新药纳入健保给付平均需要787天;如要自费使用新药,一个月动辄10万元,对于多数癌友都是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民间团体提出「新药基金」和「商保补位」等解套方案,目前健保署都已着手研议,希望尽速改善癌症新药「看得到用不到」的困境。

一名70多岁老先生罹患胆管癌,起初接受化学治疗,今年起尝试免疫治疗,每3周打一次药,需自费13、14万,医师建议他先接受2个月的疗程。尽管治疗效果不错,老先生和妻子却陷入纠结,因为儿女还有家庭要顾,无法提供任何金援,自己又没有保险,如果继续自费免疫治疗,一年200万的高昂费用,几乎要耗尽夫妻俩的老本。

台湾癌症基金会副执行长蔡丽娟指出,国内健保采总额制,各项目互相排挤,但新医疗科技快速研发,资源有限之下,很多癌症新药无法被及时纳入健保,不仅限缩癌友治疗时间,也导致医疗阶级化,家境好的人才能接受好的治疗,对病人是很沉重的打击。

「能不能等这么久,又是另一个问题!」蔡丽娟说,癌症新药获得健保给付所需时间平均要787天,超过2年之久,因此希望政府成立「台湾新药多元支持基金」,在新药获得健保给付前,透过独立于健保之外的资源,帮助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让癌友及早用药。

健保署今年推行「暂时性支付药品」制度,目前纳入3款癌症新药。健保署长石崇良表示,将参考英国NICE制度成立「新药专门基金」,独立于健保总额之外,至少预计编列100亿元预算。

另外,癌症希望基金会近年提倡「商业保险补位」概念,癌症希望基金会副执行长严必文指出,希望借由政策型第二医疗保险「健保补位险」,转嫁自费医疗的风险,达到健保、保险业者和民众三赢局面。

石崇良表示,首先要检视现有保单的给付障碍,例如「保大不保小」,只给付住院手术、不给付门诊手术等问题,预计10月拜会保险业者和金管会讨论;接着要引导未来商保产品补位,避免商保与健保内容过分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