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名医延缓老化 秘诀全靠这2招
前台湾省立新竹医院院长王复苏认为,生活中要避免环境污染、避免摄取致敏食物,才能延缓身体老化的进程,降低长期发炎的危险因子。(图/常春月刊提供)
早年只要成绩好,读医学院似乎理所当然,而王复苏却是因为母亲久卧病榻,于高二下学期,毅然决定选读医学院,期望能够悬壶济世、造福人群,并如父亲所期许:「日后无论遭遇任何挫折,都能不必看人脸色,一辈子不求人。」
中华民国心脏学会指导医师、前台湾省立新竹医院院长王复苏忆及行医之路满是感叹,当年母亲深受自律神经失调所苦,却找不到一位可靠亲切的医师减轻痛苦。当时年幼又长期陪伴母亲身边的他,内心充斥着难过与愧疚,因此决定行医之后,勉励自己「愿作天下良医,莫作名医;要深入民间疾苦,淡泊名利。」
「选择心脏科别,则是深深受了恩师连文彬教授的影响。」王复苏说,连文彬教授是自己医学院五年级的个别导师,不但是学习路上的良师,也是生活中的益友,「每次连教授示范听诊教学时,见习医师都大排长龙,排队抢着学听诊;连教授认真教学的态度,让我学习到很多,更引发对心脏科的强烈兴趣。」
当时台大医院指派王复苏远赴沙国霍埠医院服务,他在台大医院心导管室接受为期半年的特种训练,便是由连文彬教授亲自带领他上手术台,手把手教导如何将动脉血管剥离出来,又如何将心导管顺利安置进入血管、抽取血液样本等等专业技能。「那时,连教授告诉我,我是他最后一个嫡传弟子。」
赴沙国服务一年之后,王复苏被派驻到省立台北医院,担任该院的加护病房主任,也与连文彬教授携手合作,共同研究人类死亡前电气生理学的变化。经过两年半后,发表了首篇台湾本土研究论文刊登于《美国心脏学院院士期刊》(JACC),两人情谊不言可喻。
视病如亲的行医之路
在长达40多年医师生涯中,王复苏一路上帮助许多生死交关的患者度过难关,有苦有乐,其中更不乏在极力抢救下,顺利挽回生命的病患,对他都充满感激之意。
因此,经常有病患在病情缓和或恢复之后,专程带着家人前来致谢;甚至也有一路跟随王复苏的门诊病患,希望能得到他专业的意见,才愿意积极接受治疗。他忆及,曾与一位新竹市的老议长相当有缘,是省立新竹医院的老病患。
老议长因为嗜酒长达数十年,而罹患酒精性肝硬化与食道静脉曲张,某次因为大量吐血及解血便被紧急送入加护病房,情况危急,医院甚至已经发布病危通知,「那时接到家属的紧急电话,希望我做最后的努力抢救,最后是透过最新的药物让他病情好转,才转回普通病房。」
奇妙的是,事隔两周后,当王复苏正在进行心脏科门诊看诊时,突然心神不宁,便立刻赶往病房探视老议长,没想到老议长因为胸闷正在病房接受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显示心跳每分钟只有30、40下,但住院医师没经验,误以为仪器故障而没通报。「当时看到心电图的纪录,就确定是『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赶紧替他施打急救药物,并在点滴中加入强心剂,才顺利让老议长度过难关。」
定期健检预防胜于治疗
明明年近70,外表却看不出老态,王复苏受访时仍显得精神奕奕,询问其养生之道,他形容,人体就像一部轿车,必须好好保养,定期送厂维修,才不至于在高速公路上抛锚。「我很注重健康检查,60岁之后,每年会接受一次健康检查,用定期追踪的概念,尽早发现身体的异样,再进行适当的矫正,以期能够达到预防胜于治疗的目标。」
另一方面,他也相当注重平日的饮食内容,包括遵循国民健康局所建议的饮食指引,以「淀粉类食物占三分之一份、不饱和脂肪酸类一份、低脂肪蛋白质食物一份、蔬菜与水果一份为基准,且不吃零食、不吃宵夜、不吃速食、不吃油炸物,也不喝甜的饮料等。」至于运动则多选择中低强度的游泳、慢跑等,选择让自己能连续操作,却不会导致呼吸困难,还能适当纾解压力的运动。
他认为想要活得健康 ,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放慢工作步调,才能促进身心灵的平衡。「生活中要避免环境污染、避免摄取致敏食物,才能延缓身体老化的进程,降低长期发炎的危险因子。此外,更要积极多吃绿色蔬菜、红皮水果、白色肉类如鱼肉鸡肉等,多喝水、少抽烟、不熬夜、不发怒、少喝酒、少应酬等,都是长保健康的不二法门。」
对于压力管理,王复苏也有一套好方法,他透过下列12种方式,让平日工作忙碌的自己释放压力:「压力无时不在,无所不在,如影随形,只有正视它、减轻它、纾解它、消除它,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1.睡眠充足:每天维持充足的睡眠时间,约7至8小时,便能自觉有活力,可应付任何压力与挑战;若缺乏睡眠,会增加疲劳感与紧张度,导致专注力与反应力不足。
2.饮食均衡:多方摄取均衡的营养,提供每个年龄层所需的适量热量与营养素,才能应付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尽量少食油腻、勿偏食,否则会令人更加懒散。
3.规律运动:有氧运动能有效舒缓压力,即使在忙碌的生活中,只要把握10分钟的健走,就能减轻压力。他建议每天从事30分钟的中度运动,就能大幅降低紧张与焦虑,每周150分钟的有氧运动,还有促进心肺功能的好处。
4.意象导引:他认为意象导引对于身心灵三者都有帮助,不但能够纾解压力、减轻疼痛、促进放松、帮助入眠外,若透过有情境导引的教学影带,还能达到身心灵平衡的效果。举例来说,好比游泳以蛙式,可以想像自己是只蝴蝶优游其中;自由式时,可想像自己是个独木舟;入睡前躺在床上,可想像自己躺在沙滩上,聆听海浪的波涛声等等。
5.锻练放松:透过瑜伽、打坐、冥想、按摩、腹式呼吸等方式来锻练放松,就能达到稳定心率、血压,减少呼吸次数等,同时还能增进认知功能与活力,促进整体的健康状态。
6.正面思考:正面思考与正面情绪是对付压力的必要条件,若能每周腾出2次到3次的时间,来阅读励志书籍,欣赏喜剧电影,聆听优美的音乐等,并提升幽默感,能间接帮助生理机能回复正常。
7.有效沟通:与家人、朋友、同事、亲戚间保持良好互动,借由有效的沟通扫除无谓的冲突与矛盾,否则日常生活中若关系不良,沟通无效,自然会导致彼此关系紧张、压力倍增。
8.时间管理:有效的时间管理能让工作按照优先次序原则来进行,如此,便可以空下时间从事休闲活动。他建议,要先做既紧急又重要的事,再做很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至于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可以交代他人代劳、对于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事,不做也罢。
9.休闲活动:多涉猎琴棋书画等艺文活动,可带给自己幸福与喜悦感,也有助于压力纾解、心灵沉淀、远离烦恼等,让生活充满情趣。
10.压力管理计划:设定压力管理目标,包括家庭、事业、社交、教育、休闲、财务等,好比说每天设定的零用钱为300元、每周应酬不超过2次、每次开会不超过30分钟、下班后不讨论公事、每周末带全家上馆子聚餐等等,最好可以准备笔记本,记录例行性的休闲与运动活动,随时做调整。
11.充分授权:他自己的管理模式便是采取团队分工合作,以及分级授权的原则,如此可卸除自己不必要的责任与负担。尤其能改正事必躬亲、亲力亲为的坏毛病,重点就在于「找对的人、做对的事,各安其所、各司其职。」
12.自我蜕变:不断自我省思、精进,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充实管理素养,透过流程改造,提升工作的效率及处理事情的能力,一旦遇到问题时,要懂得抽丝剥茧,找出问题背后的杠杆点,制定有效的方法,用最少的力量,达到最大的利多。
王复苏表示,每个人对于自己的生理时钟,都要十分精确的掌握,例如最晚几点要睡觉,最早几点要起床,大约几点要排便,中午几点要午睡,下午几点要运动,每天的作息均能按照固定的节奏进行。平常身体保养注意几个方面,包括血压、血糖、血管、血球与自律神经,这就是养生之道的真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