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一线见闻|拓展新赛道 竞速新产业

(原标题:新质生产力一线见闻|拓展新赛道 竞速新产业)

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记者郭倩)《经济参考报》7月1日刊发文章《新质生产力一线见闻|拓展新赛道 竞速新产业》。文章称,攻坚“硬科技”、谋划新项目,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氢能等新赛道;用好中试平台,提高创新成果落地转化率……《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跟随工信部“新型工业化媒体调研行”深入四川省多家企业、创新平台,在一线感受企业以创新谋发展、竞速新兴产业的活力。

在四川沃飞长空公司的展厅内,一个个兼具科技感与高颜值的飞行器整齐排列,其中一个1/4缩比的“飞行汽车”AE200尤其引人注目。今年6月,这款全自研的倾转旋翼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完成了国内首次全倾转飞行试验。

“这是一款5至6人座级的飞行汽车,巡航速度约248公里每小时,最大航程可达200公里,有望在2026年前后完成型号合格证取证工作。”沃飞长空CEO兼首席科学家郭亮告诉记者,企业瞄准低空经济赛道全力布局,选择“倾转旋翼”研发路线,在续航、速度、载重和舒适性方面不断创新突破。

“加大创新力度”“在新赛道上跑出新优势”是记者在企业采访中频频听到的声音。在德阳市,四川英杰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充电桩产品远销全球近百个国家。企业厂房内,技术工人正在给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桩安装一个绿色盒子,让它变“聪明”,这在国内行业独一无二。

“在它出现之前,市面上充电桩内的管线和部件大多分散分布,线路复杂。装上‘可编程充电桩功率控制器’相当于给充电桩装上‘CPU’,从而高度集成内部各控制模块,将280多根导线简化到89根,大大降低设备故障率。”公司副总经理刘少德告诉记者,凭借创新,企业定制式交流充电桩销量逐年增加,出口销量已占到总产值的一半。

从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到生物医药、氢能源,一项项先进技术通过在企业车间应用,催生经济增长新动能。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四川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增速比全国高0.2个百分点。

助力新技术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一批试验验证平台和中试平台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工业机械臂前,几名四川大学师生手持控制器,进行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控制工业机器人在焊接上的应用测试;三台小型搬运机器人组成的圆珠笔自动装配系统,仅需15秒就能组装一支圆珠笔……在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通过开放企业生产、行业应用等各领域场景,创新成果正加快孵化落地。

“中试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产业。”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何阳告诉记者,目前,中心已经投用300余台套智能制造设备,集聚ABB、安川、西门子、埃斯顿、卡诺普等多家工业机器人链主企业,并联合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为企业和高校提供双向交流平台。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打好重点装备攻关、基础能力提升和应用场景推广“组合拳”,力争到2025年,研制100个以上重点装备并进行样机试制、中试验证和迭代升级,在200个以上典型场景示范应用。

加快技术创新的同时,不少企业正通过布局产业新项目,培育竞争新优势。

在绵阳市,四川长虹杰创锂电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中国西部最大的“高倍率圆柱锂电池”智能生产基地,这里每分钟有200只高倍率圆柱锂电池走下智能化生产线,走向家用吸尘器、电动工具、园林工具等产品领域。“电池在倍率性、循环寿命等关键性能指标上达到国内领先,实现了‘人无我有’的开发目标。”企业工艺质量部长马超说。

“转型让企业开辟新的增长空间。”长虹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杨秀彪说,目前企业打造形成智慧家居、特种装备、核心部件、新能源等核心产业,整体保持千亿规模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成都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绵阳涪城区显示驱动项目、攀枝花钛材料综合利用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建设,推动产业强链条、优结构。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目前四川共储备相关重点项目超150个,总投资超800亿元。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四川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等六大优势产业营业收入超5.8万亿元,下一步将从项目建设、韧链建群、企业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营造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