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大AIPal团队 千斤低碳米助弱势
中兴大学「AIPal」团队导入AI技术所生产的1,000斤低碳足迹米,捐赠至南柳社区照顾关怀中心,王远东先生(左起)、杨明德特聘教授、林耀城里长。 图/中兴大学提供
中兴大学「AIPal」团队导入AI技术所生产的1,000斤低碳足迹米,相当于省下半座大安森林公园一日的碳吸附量,日前由中兴大学土木系主任、智慧农业中心执行长杨明德代表捐赠给村里关怀中心与社福基金会,寒冬中帮助独居老人、弱势者温饱三餐,结合AI农业技术实践大学社会责任。
「AIPal」团队以实践精准农业为志业具多年整合人工智慧与永续农业经验,致力落实AI应用并推广落地。此次携手农业试验所赖明信研究员、雾峰农会稻作产销1班,导入AI技术在雾峰种植低碳足迹米,协助在地迈向永续发展,此次生产的1,000斤低碳米捐赠给雾峰桐林社区发展协会、桐林国小、南柳社区照顾关怀据点、南势社区发展协会与玛利亚社会福利基金会等单位。
参与此落地计划的雾峰在地稻农王远东先生表示,许多独居老年及弱势家庭由村里关怀中心供餐,杨明德教授团队捐助新鲜白米能补给村里需求,更棒的是这是由无人机科技辅助生产的低碳足迹米,米质优又友善环境,相当值得推广。
目前水稻收割时机以经验为主,面对多变气候稻农习惯抢收,收割机、烘干机常需赶工消化同一时间采收大量稻谷。抢收之谷粒含水量过高、青谷粒比例高、烘干时间长、米质也较差,让辛苦种植的稻谷无法获得最佳效益。为提供农民采收科学依据,杨明德特聘教授带领AIPal团队发展以智慧手机及无人机拍摄稻田影像,经过AI辨识后获取田区稻谷含水量分布大数据,以高效率、低成本、大规模掌握田间资讯。此「陆空协作水稻最佳收获模式」荣获2020未来科技及最佳人气奖,技术并落地至雾峰田区,2020年12月参加联发科技第三届「智在家乡」数位社会创新竞赛,自418组团队1,713人中获得特别奖。
收割的湿谷需烘干及精炼,才能成为食用米,然而湿谷含水量愈高,烘干成本愈高,碳排量也愈高。AIPal团队以手机及无人机为取像工具,开发AI技术透过巨量资料、深度学习与天气预测作为谷粒含水量预测以评估最佳采收日期。根据农粮署资料,1%榖粒含水量需2小时烘干,利用AIPal研发之AI谷粒含水量预测工具可延迟采收二周,将一般农民采收谷粒之34.7%含水量降至21.5%,减少26.4小时烘干时间。本次赠送1,000斤白米可减少5,566kg碳排量,相当半座大安森林公园一日碳吸附量,若有100甲稻田采用此AI工具耕作一期就有3座大安森林公园减碳效果,亦可妥善安排农机操作及提高收获效益,达到永续农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