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众多企业涌入预制菜赛道 发展预制菜要避哪些坑?
来源:封面新闻
近两年预制菜有点火,大量的企业开始涌入预制菜赛道。预制菜赛道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在预制菜发展过程中,又需要避哪些坑?
8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四川省商务厅联合指导的“2022中国成渝预制菜产业大会暨展会”在成都举行,封面新闻记者发现,虽然展会的规模并不大,但现场参与分享讨论的行业大咖还不少,同时也发现有不少食品企业新转入预制菜赛道,可看出食品类相关企业对预制菜的热情。
“龙大肉食”更名为“龙大美食” 希望借预制菜扭亏
在现场,龙大美食的出现引起了大家关注。
作为山东一家上市公司,“龙大美食”在去年名叫“龙大肉食”,主要业务是养殖和屠宰,而其大股东则是四川本土地产巨头蓝润集团。
2021年度,龙大肉食营收195.1亿元,净利润则是亏损6.59亿元。其中,其第四季度亏损额高达9.86亿元。
为了扭转局面,去年年底,龙大肉食更名为“龙大美食”,并确定将主要业务放在了预制菜。
据其现场市场部负责人李先生介绍,针对B端,龙大美食主要推出了肥肠、小酥肉、萝卜丝肉丸、手抓扇子骨,针对C端有数十款产品,其单个爆品市场规模均超过亿级。
据其年报数据,2021年,其预制菜营收仅11.82亿元,占比很小,还难以对其业绩形成支撑。
据7月公司公布的半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在3300万元至4000万元之间,较去年同期下滑69.35%至74.98%。
众多企业涌入预制菜赛道 预制菜市场规模有多大?
在四川,纷纷宣布要在预制菜重点发展的企业不少,包括高金、美好、川娃子、白家阿宽、正大、王家渡、植得期待等。
这么多企业涌入这个赛道,这个赛道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
据NCBD(餐宝典)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预制菜行业销售额从2015年的650亿元增至2020年的2527亿元,年增长率达31%。预计2025年中国预制菜销售额将达8300亿元。
另有机构统计,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3459亿元,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会突破4000亿元。
成都大学教授、川渝预制菜研究院院长王卫介绍,其实,我国预制菜起步很晚,近几年才真正快速发展起来的。
据了解,1920年,世界上第一台速冻机诞生,预制菜的雏形——速冻食品出现。20世纪60年代起,预制菜开始实现商业化,并逐步在日本等地兴起。
目前,预制菜在国外发达国家市场已较为成熟,在美国、日本等国家接受度较高。在美国,预制菜催生出了行业巨头SYSCO。在日本,诞生了神户物产这样的巨头。
我国预制菜行业起步较晚,一直到2000年左右,才出现了以生产半成品菜为主的预制菜企业。2014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在B端步入放量期。到了2020年,C端的预制食品开始迎来消费加速期。
目前,中国预制菜集中度非常低,缺少行业龙头。
未来市场空间大 未来预制菜发展要避哪些坑?
川渝预制菜研究院院长王卫表示,未来,预制菜市场空间还是很大,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国内预制菜渗透率仅10%-15%,预计2030年增至15%-20%;而美国、日本预制菜渗透率已达60%以上。相较起来,中国预制菜还有很大市场空间。
此外,在“懒宅经济”推动下,消费者对预制菜有较大需求。
QuestMobile研究院数据显示,“懒”人群用户规模从2015年的6076万人增长至2018年的13551万人;“宅”人群用户规模从2015年的76298万人增长至2018年的83498万人。
2020年疫情影响下,居民外出意愿降低,刺激 “懒宅经济”发展。艾瑞咨询显示,33.8%居民2-3天外出一次;30.2%居民4-5天外出一 次;1天外出3次以上的居民仅占1.9%。
百度指数显示,疫情期间“预制菜”搜索热度达到峰值。 此外,线上电商、社区团购等平台也为居民购买预制菜提供便捷途径,推动预制菜增长。2020年天猫预制菜销量同增111%。
王卫认为,尤其是川渝,发展预制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四川为中国预制菜提供了70%的复合调味料,二是消费者对川渝风味的产品喜爱度超7成,预制菜品种占整个50%以上。
但他同时表示,预制菜发展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比如,预制菜的标准和规范比较模糊,一些企业开发的预制菜,与生态、有机、环保理念背道而驰。还有一些预制菜,存在营养缺陷,并有环境污染隐患,好些产品存在高盐、高脂、少维生素的问题,产品同质化严重等。
他认为,这些问题,都需要行业及相关政府、协会在发展中来共同解决,提升技术,加强科研,避免浪费资源,少走弯路。
封面新闻记者 喻奇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