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科難覓新醫師 醫界憂未來防疫只剩老醫師

北荣今年预计招收四名胸腔内科次专科研习医师,仅一人报名。胸腔暨重症加护医学会表示,全国一年训练额度逾一百人,却仅收到三十人,担心若大规模疫情再次来袭,恐无人力支应,这已是国安危机。记者叶信菉/摄影

长久以来,胸腔科被医界戏称「又累又没钱、还会被告」,历经SARS、H1N1、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胸腔科医师肩负重任,但辛苦与所得不成比率,年轻医师敬而远之;近一、两年,胸腔科新进医师人数出现雪崩式下降,训练额度超过百人,但仅有卅人报名,多家医学中心甚至挂零。资深医师担忧,下一波感染病毒来袭,能在第一线防疫作战,恐怕只剩老医师。

40岁以下医师 不到一成五

胸腔暨重症加护医学会统计,胸腔内科医师年龄分布状况,年龄四十岁(含)以下者二○二人,四十一至四十九岁四○一人、五十至六十一岁四九六人、六十二至七十岁一九八人、七十一岁以上有八十七人,四十岁以下医师还不到一成五。

此外,胸腔内科医师平均年龄为五十二点四七岁,与其他大科相较,仅低于妇产科五十六点七二岁、眼科五十三点七岁、骨科五十三点○五岁。

胸腔科工作重 收入相对低

胸腔暨重症加护医学会理事长陈育民说,目前执业胸腔科医师年纪确实偏老,多半在SARS爆发之前(二○○三年)就加入此领域,几乎都超过五十岁;而每次出现大规模疫情,加重工作负担及感染风险,薪资所得又不如预期,往往吓跑年轻医师。

陈育民说,原本全国教学医院胸腔内科(次专科)一年训练额度超过一百人,但新冠疫情后,平均一年只剩三十人左右报名。以北荣为例,以往一年约可收到四名医师,但今年仅一人报到。

台大医院也差不多,内科部副主任何肇基表示,所有次专科中,胸腔科已是敬陪末座,该院每年应招收四至六名胸腔内科研修医师,去年只收到两人,今年四人,低标过关,已算「特例」。原因在于胸腔科收治重症患者,值班、工作压力沉重,却无自费项目,收入比同为内科次专科的肠胃科低了二、三倍。

「每逢爆发重大传染病疫情,胸腔科医师人数就显著下滑,新冠疫后,愿意的人更少。」胸腔暨重症加护医学会秘书长周昆达表示,胸腔医师人力严重不足,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全球约五至十年出现一次重大传染病,未来又爆发疫情,总不能靠着「老医师」在前线奋战,帮病患插管。

台大医院胸腔科主任施金元表示,在胸腔科医师人数不足情况下,遇到重大疫情时,众多患者涌至医院,只能请求跨科支援,胸腔科医师负责照护加护病房里的重症病患,这势必冲击医疗品质。

胸腔暨重症加护医学会表示,目前一次支气管镜检查健保点数一六八○点,约一五○○元,但全程需局部麻醉、监控患者呼吸状况,时间超过半小时。相较之下,胃镜操作简易,难度较低,但健保点数却差不多。施金元呼吁,卫福部应提升支气管镜等胸腔内科检查项目的健保给付点数。

为此,胸腔暨重症加护医学会多名代表于六月廿一日齐赴健保署请愿,大吐苦水。

健保署长承诺 调高健保点数

健保署长石崇良给予正面回应说,将透过「医疗服务资源耗用相对值」(RBRVS)改善计划,逐步调高点数。再者,提高加护病房照顾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的照顾费用,以优先确保急重难罕症病人的照护品质。

胸腔科医师年龄分布 制表/元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