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全:关键时刻 强有力的供应链将成救急“稻草”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本站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汽车6月14日报道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汽车行业也因此承压。在这样的不利环境下,汽车行业将带来哪些不可逆的变化和产业模式的改变?市场、技术、产业链等诸方面会呈现出哪些新的特质?面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车企有何应对良策?在2020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中,超过300名国内外汽车行业领军人物汇聚于此,共享作为业内资深人士的思考与智慧。

论坛上,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徐大全表示,这次从疫情角度来说,因为博世在中国有很多本土化,所以这部分在疫情期间显示了强有力的价值,但是还是有很多汽车供应系统、很多芯片来自其他国家,尤其是生产制造环节,更多头一道工序晶圆基本上在发达国家(欧洲、美国、日本),第二道封装测试基本上在东南亚国家,所以当菲律宾、马来西亚不让复工的时候,企业就会变得非常、非常紧迫。

因此,对于博世来说,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强有力的供应链,尤其数字化的供应链体系,是很难来救急的。

从企业发展方向来说,徐大全坚信电气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路线,因此博世在电气化、动力电池的管理系统氢燃料电池方面一直在投入。电气化的方向从特斯拉引爆市场开始,到现在中国有很多家生产制造和电动机企业产生,这个过程很难得,接下来会存在洗牌的问题,这个方向博世一直坚持的。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被邀请参加这次会议,也借此机会跟其他嘉宾一起讨论疫情情况下以及汽车未来的发展。因为过去这么多年,中国汽车发展非常好,但现在疫情来到以后,不光是中国今年前几个月销售急剧下降,现在是全国第一个恢复基本上进入正常状态的国家,现在欧美的情况更加严重。所以从博世集团今年对汽车行业的走向还是非常担心的。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和探讨一些话题。

这是去年2019年博世的销售,大概相当于人民币6000多亿,全球销售777亿欧元,全球将近40万名员工,在65个国家和地区有440多个子公司和实体企业,服务大约100个国家。从全球布局角度来讲,实际上老博世创始人在1909年在中国开了第一个维修站,到中国已经100多年以上的历史,在他创业初期就考虑全球布局,所以我们现在全球布局某种程度上比较完整。我们服务20几万客户、800家仓储、280万制造工厂(全球)、直接材料供应商将近2万家,业务公司本身大概有15个业务分支,聚焦左边汽车、能源建筑、工业技术和消费品,我们分四个板块,中间有15个事业部。

在中国现在有37个生产基地、29个技术中心,在中国总员工大概有5万多人,大概将近8千人是研发人员。中国去年的销售额大概接近1100亿人民币,占全球18%的销售总额。布局在全国基本上江浙地带,最近也开始向西部进行布局。

这次从疫情角度来说,让大家突然深深意识到整个物流业是非常重要的。博世在工业4.0方向,在德国倡议企业工业4.0几家主要公司之一,我们是其中一员。博世从整个工厂、物流供应链以及和供应商之间基本上实现了电子互联,这部分经常以数字化为中心,从生产制造环节、从下游供应链环节等环节基本上都实现了,最近几年更多是以云平台来介入。所以在这次疫情期间,我们相对来说表现非常好,在中国实际上没有让任何一家主机厂断供。但是国外很多国家开始关闭工厂,所以从全球布局角度,博世首先在中国有很多本土化,虽然我们产品大部分进行了本土化,这部分在疫情期间显示了强有力的价值。但是我们还是有很多汽车供应系统、很多芯片来自其他国家,尤其是生产制造环节,更多头一道工序晶圆基本上在发达国家(欧洲、美国、日本),第二道封装测试基本上在东南亚国家,所以当菲律宾、马来西亚不让复工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非常、非常紧迫。

但是好在3月份、4月份开始爬坡了,但是欧美开始断裂了。博世当时成立一个全球供货紧急小组,通过我们的供应链把博世其他各个区域的货往中国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积极跟各个国家政府申请部分复工。

所以这次整个运营中间我们最紧张的是4月份、5月份,到6月份情况缓解一点,但是总共这2个月中间我们感觉到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强有力的供应链,尤其数字化的供应链体系,我们是很难来救急的。

现在汽车行业从某种角度来说是非常国际化的,刚才跟几位嘉宾在会议室聊天时也谈到,从我最直观亲身体验,这次疫情中间最敏感的产品就是电子产品、芯片,但是这背后实际上还存在生产制造设备,对国外很多高端生产制造设备的依赖程度从中国现有供应链角度来说还是很大的,所以生产制造设备、高精尖的、芯片,对中国来说以前国际化发展很好,大家都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但是一旦情况有反复。比如说美国可能更多想从国际化这边走向更单独一点或者保护美国的角度来说,有很多限制。这样一来,我们发现国际化的供应链实际上是有问题的。因此这次吸取教训,对中国未来发展的角度也提出了一些挑战,当然更多看到的是机会。可能要花4年、5年甚至10年的时间,在某些领域赶上国外的现状,但是这是大家必须努力的。所以这中间有很多商机可言。

从博世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坚信,博世在电气化、动力电池的管理系统氢燃料电池方面一直在投入。电气化的方向从特斯拉引爆市场开始,到现在中国有很多家生产制造和电动机企业产生,这个过程很难得,接下来会存在洗牌的问题,这个方向我们一直坚持的。从自动化开始,我们谈到L1、L2到L5,博世一如既往的投入,从出行的生态角度来看也好,还是从安全保障来讲,自动化都是必须的,所以这部分自动化就巨大。后面互联化、个性化,生态用车、云物联等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博世也在做。比如打造智能座舱、云端电子监控,通过云端刷新OTA,这方面也在努力。

另外谈到个性化,很多人类未来出行模式的变化。过去习惯于两种模式,一种是自己买车,另外一种是租车,这是我们主要的出行模式,当然除了公共交通以外。但是未来我们共享车的出现,尤其是互联汽车的产生,把我们互联化带入汽车,让我们出行模式发生了变化。尤其我们现在看到90后、00后他们购买车的欲望并不是很强,所以未来格局变成怎么样,值得大家探讨。个人认为在生态链上端会出现共享出行的巨头,比如滴滴,接下来才有主机厂出行工具等等,这个格局未来会变化,不会主机厂在顶尖,这个变化是深刻。博世也在探求怎么跟出行服务商的合作,能够帮助他们做一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我就简单介绍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