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中证A50的外资基金公司

如火如荼的ETF已然成为基金公司的必争之地。2024年才开始,这把ETF的火就又烧了起来——整个版图上迎来了中证A50指数。

1月2日指数发布当天,即有十家基金公司集中申报中证A50指数ETF产品。这在从业者以“卷”著称的ETF行业实在算不上新鲜事,引人注目的,是十家基金公司中出现了摩根基金的名字。这是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第一次参与中国的宽基指数基金首批发行。(数据来源:证监会公告)

中证A50指数的发布或是一次对中国“漂亮50”的重新定义。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自发布以来,就成为国际投资者眼中,中国市场一张重要的名片。但是对于如何定义中国自己的“漂亮50”,一家本土指数公司有它自己的理解。

“漂亮50”新面孔

“漂亮50”是一个可以全球通用的“壳”,每个市场都会拥有自己的“漂亮50”,但每一种“漂亮50”的选择标准却不尽相同。

上世纪70年代,经历了美股市场概念股破产的华尔街精英们,逐渐回归蓝筹股。盈利不断攀升的行业龙头们,成为更受机构认可的投资标的,也构成了“漂亮50”(nifty fifty)的概念。此后50年间,美股“漂亮50”虽然也曾在石油危机、科技革命等社会浪潮中遭受颠簸,但累计涨幅超过200倍,远超标普500同期33倍的表现[1]。(“漂亮50”版本来自Jeremy Siegel《Valuing Growth Stocks: Revisiting The Nifty Fifty》(1998 年),1970.01-2020.06,漂亮“50”上涨207倍,标普500上涨33倍,数据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随着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投资行业也走上了寻找“漂亮50”代言人的征途。

广义来看,指数投资像是市场“选美”,将市场真金白银买出来的赢家纳入自己的投资组合,在少投入投研资源的情况下有望获取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这种标准化的“选美”方式,看似天下大同,但对于专业的投资者来说,只要调味的方式稍有不同,就是口味上的天壤之别。

而对于指数来说,调味的秘密其实就是四个字:编制方式。

从这个核心的维度来看,中国“漂亮50”的分歧就变得清晰了起来。从早期的代名词——上证50指数,到此后国证A50指数和富时中国A50指数,再到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以及如今的中证A50指数,在这些令人有些眼花缭乱的产品背后,机构卷的不只是宽基指数的赛道,更是对中国“漂亮50”的定义。

上证50的优势体现在编制说明的第一段,“综合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最具影响力的一批龙头企业的整体表现。”但是在代表中国市场这件事上,仅包含上交所上市股票又成了它的局限性。

富时中国A50指数以及国证A50均编制于20年前, 可以很好地反映中国市值较高的行业和公司。但是时过境迁,在20年后的今天,它们可能很难从不同行业的角度代表一个更全面的中国。

富时中国A50的编制方法主要考虑总市值,导致其成分股中仅银行股就有10只。这代表了中国过去二十年高速发展的金融地产行业,却早已无法代表如今正在越来越多细分行业建立国际影响力的中国。

而国证A50的编制,虽然在市值排名的基础上考虑到了行业分布,但是还远远不够。其成分股的行业分布是以该行业上市公司数量及总市值占比为主,同样没有避免重仓行业过度集中于过去的上涨。国证A50前十大重仓股中,包含2只保险及2只互联网平台股。另一方面,国证A50包含港股,对于寻找纯A股投资工具的投资人来说,并不适用。

能够更全面反映A股未来成长性的“漂亮50”,仅剩下了MSCI中国A50与中证A50。

发布于2021年的MSCI中国A50以MSCI中国A股指数为母指数,设计了“11×2+28”的编制方法:从11个GICS行业中,每个行业选取两只股票,剩下28只按照母指数权重从高到低选取前28只进行填充。

这种行业分配方式可能在多数新兴市场都足够体现行业多样性,但是对于一个工业大国来说,对细分行业的追问还可以更加深入。

与“50”系列的其他兄弟相比,中证A50的显著特点就是行业分布的更均衡。在指数编制原则上,中证A50对30个中证二级行业进行了全覆盖,并且每个三级行业中仅保留一家公司。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市场“选美”的局限性。

因为市值往往是时代发展的结果,而投资则是向未来寻找收益。当中国经济从地产拉动的高速增长时期,转向在产业升级中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中证A50这个指数之所以要分散的意义,在于用更广阔的视角,寻找隐藏在每一个产业里的龙头。

尤其是当2019年中国建成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之后,每一个产业的更迭与升级,都有可能孕育这个国家发展的新动力。

依附于实体经济之上的资本市场,也不能只有对过去的总结,更需要一个孕育着未来的“漂亮50”。

中证A50的国际路线

对一只指数的认知,常常是从其中出挑的几家公司开始的。中证A50前排的龙头公司涵盖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车等行业,代表了中国在这些行业的全球竞争力,它们不只是中国的龙头公司,其中一些也是全球的龙头公司。

这些国内外投资者熟知的企业构成了中证A50在国际投资者眼中的第一印象。摩根基金出现在中证A50指数ETF的首发名单中,既是摩根认可中证A50的注解,也是摩根资产管理相信中证A50可以成为境内外资金配置中国权益资产的新名片。

另一方面,摩根基金成为唯一申报中证A50指数ETF的外资公募基金公司并非偶然。(数据来源:证监会公告)

作为一家老牌国际资管机构,摩根资产管理在中国有20年的在地经验,零距离见证中国成为世界工业增长引擎,深度参与了中国的资产和产业升级。这既是摩根坚定看好中国的原因,也是摩根在此时此刻加码做多中国的原因。

作为首批发行中证A50ETF的唯一外资基金管理人,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品牌名:摩根资产管理)2月19日起发行摩根中证A50ETF。

摩根中证A50ETF还增设季度分红机制,每季度基金相对标的指数的超额收益率为正时,会强制分红,收益分配比例不低于超额收益率的60%(具体内容请以基金合同为准)。

从指数编制规则层面,中证A50指数本身也是一个更便于全球投资者参与中国市场的产品。中证A50指数的所有成分股都满足互联互通要求,而且加入了ESG评级不能小于等于C的硬性条件。这些规则为国际投资者买入中证A50指数相关产品减少了后顾之忧,让中证A50指数成为了更符合国际市场审美的“漂亮50”。

无论对于中国投资者还是国际投资者,如果想要用一只宽基买入受市场认可的中国龙头公司,那么跟踪中证A50指数的产品无疑是不错的选择。

深耕中国市场产业研究曾经帮助摩根基金在2011年成为较早一批抓住苹果链投资机会,随后又在2014年成为较早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机会的基金公司之一。

如今,同样的原因促使摩根基金选择在此时再次进入已经卷成“麻花”的宽基指数基金赛道。摩根希望携手全球团队,将“新中国漂亮50”推向全世界。中证A50,不只是中国的“漂亮50”,更是下一个十年的“漂亮50”。

尾声:下一个十年的“漂亮50”

入世以来,中国的高速发展让躬身入局的很多国内外参与者有所收获。随着中国进入增速换挡期,投资者们想要知道去哪里复制中国的这二十年。

摩根资产管理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下一个十年,还是中国。

2023年底,摩根资产管理发布2024 Long-Term Capital Market Assumptions,150页的报告中,China出现了112次。在Equity assumptions一章,摩根从估值、收入、股息等等6个角度分析了全球市场,最终得出结论,未来10-15年,中国市场依然是有望带来丰厚回报的地方。

这不是什么标新立异的答案。达里奥画出大国曲线,预示下一个百年中国的国际地位;马斯克不断加码中国工厂,在临港画出一个更大的朋友圈。无论投资者还是企业家,都没在纠结下一个中国在哪里。

事实上,即便流言蜚语从未中断,Wind统计显示,整个2023年的北向资金净流入依然是正数,越来越多外资机构出现在中国宽基指数基金的前十大持有人[2]。

漂亮50从来不只是50个上市公司,而是一种时代精神。当地产与金融狂飙突进的旧时光,连同2023年人们经历的迷茫与彷徨一起成为过去式的时候,资本市场需要更新自己的视角,来表达一个更均衡、更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体。

这既是中证A50推出的意义,也是摩根加码中国的底气。

中证A50指数(“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中证”)编制和计算,其所有权归属中证。中证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确保指数的准确性,但不对此作任何保证,亦不因指数的任何错误对任何人负责。

风险提示:

投资有风险,在进行投资前请参阅相关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本资料为仅为宣传用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同时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上述资料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或发售或邀请认购任何证券、投资产品或服务。所刊载资料均来自被认为可靠的信息来源,但仍请自行核实有关资料。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本产品由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本基金募集期内规模上限为20亿元人民币(不含募集期利息和认购费用),其中现金认购规模上限请以基金发售公告为准,如超过本公司将按全程比例确认的方式实现规模控制,对于网下股票认购,管理人有权拒绝全部或部分的认购申报(详情参阅基金发售公告)。

本材料为公开宣传材料,受雇于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并被授权的员工可基于产品或服务沟通目的通过个人朋友圈转发。未经授权请勿转发。本材料仅在中国内地分发,且仅针对中国内地的有关适格投资者。

PUB2024020009

参考资料:

[1] 泡沫为何破灭?之后又为何能跑赢30年?天风证券

[2] 频频现身前十大持有人 外资机构借道ETF布局中国资产,上海证券报

[3] 70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国成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第一制造业大国,光明日报

封面来源:Shotdeck

编辑:张婕妤

视觉设计:疏睿

责任编辑:张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