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战激烈太投入! 可能罹患「选举症候群」

▲许多民众因太过投入选情,容易引发生理心理不适。 (示意图记者陈明仁摄)记者李佳蓉综合报导随着选举的日子慢慢倒数,除了候选人如火如荼展开竞选活动,许多民众也因为太过于投入选情,造成茶饭无心、焦躁易怒,就连睡眠也受影响,而这就是所谓的「选举症候群」。

大千综合医院南势分院心理科临床心理师赵奕霁表示,民主国家中选举向来都是社会大事,不少民众会将心中对「贤能者」的形象与期待凝聚而成特定的支持意向,担忧自己的期许落空,这样的热情与焦虑反复透过新闻政论节目等大众传播媒体而逐渐升温,甚至在选举造势等高情绪张力场合中被放大,于是民众在短时间经历剧烈的情绪震荡,甚至会出现不同意向者间的对立与敌意攻击,引发后续生理与心理不适。赵奕霁临床心理师解释,选举症候群的民众可能会感受到选前焦虑、情绪高亢或易被激怒,以及选后会因支持者落选导致失落、忧郁或愤怒的情绪;而这些心理状态会引发注意力难集中、心跳加速、胸闷、呼吸困难、血压升高、晕眩及肠胃不适等症状,若压力无法得到适当因应严重者会出现攻击他人或自我伤害等行为。▼选举症候群可能因支持者落选而产生忧郁或愤怒的情绪。(示意图/记者李钟泉摄)为避免因选举症候群影响自身的日常生活,临床心理师建议可依照下列方式调整情绪: 1.调整作息规划每日行程表,可适量但避免过度暴露在选举氛围中,睡前预留半个到一小时关掉电视网路,躺在床上透过腹式呼吸等方式进行放松改善睡眠品质。2.培养压力及情绪因应策略:借由养成嗜好或运动习惯、均衡饮食补充体内维生素矿物质,都能让体内合成脑内啡激素,有助于提升身体压力因应系统

3.适时转换视野:单一视角造成资讯不明导致不安与焦虑,建议可多浏览不同角度意见与平衡报导,挑选评价较为中立、较少主观评论而较多客观事件描述的大众传媒进行阅听,避免情绪过度渲染。在接受不同讯息前,可先多方求证,列出正反方优点、最好和最坏的结果,让自己对事件有更全面的了解,避免因误解导致恐慌与愤怒。赵奕霁临床心理师提醒,除了个人的调适,亲友陪伴、提醒与开解也是让人走出选举症候群的良方;一般该症状在选后多会逐渐缓解,若持续出现忧郁、愤怒情绪,饮食与睡眠困扰,甚至觉得生活失去希望等,可寻求精神科医师与临床心理师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