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学印度的苦肉计

(图/美联社)

上周在华盛顿召开美国、日本、印度、澳洲「四方安全对话」首次领导人峰会虽是视频举行,但却是自2009年四国外长会晤以来首次升级为领袖峰会,而且预计在年底将举行见面晤谈,可见美国对此机制的重视。本次会谈虽然没有共同声明针对中国,美方也否认此机制为「亚洲小北约」,但是针对性不言而喻。这次会谈对于印度来说是收获颇丰,可说是最大赢家。

印度的收获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国际战略地位的提升。川普将欧巴马时代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转变到「印太战略」,正式将印度纳入对抗中国的战略中。白宫解密文件显示,美国拒绝接受中国崛起,制定了全方位的遏制计划,在这个计划中印度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美国不仅希望印度在军事上对大陆形成掣肘,干扰大陆「一带一路」计划,还要帮助「印度崛起」, 取代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转移供应炼。

第二是获得疫苗生产的支持。莫迪政府最大的诉求之一就是从美国获得疫苗生产的授权。印度要用强大的疫苗生产能力推动自己的疫苗外交,美国、澳洲和日本都对此表示支持。美国表示要提供资金支持,日本则说要给印度提供无息贷款,澳洲要在相关的推广和分销等环节提供便利。计划到2022年底印度可生产10亿剂疫苗,将会输向美、日、澳三国,并对东南亚、印度洋国家出口和援助。

印度因为这次峰会提升国际地位,且收到美、日、澳先进国家的支援,但是否真的能换成具体的国家利益,还有待观察,尤其自身条件能否承担更是关键。

首先,受资助的印度最大疫苗生产商──印度血清研究所,是为娇生和诺华瓦克斯这两大美国公司制造疫苗。即印度获得授权的是帮美国生产的美国疫苗,要首先确保满足美国接种疫苗的需求。所以不是印度生产疫苗拯救东南亚,而是印度生产的美国疫苗拯救美国人。

印度已生产了5900万剂的疫苗,而给自己的人民提供了3300万剂。印度疫情仍然十分严重,这种「殖民化」的疫苗生产与分配已经引起国内的不满,届时就算生产出大批疫苗,能否满足国内需求都有问题,莫迪的疫苗外交也会受到国内民意的压力。

再者,美国的《国防生产法案》严格管控生产疫苗所需要的关键物资的出口,也会影响印度疫苗的生产。最后,这次峰会中一些议题如南海和东海的「航行自由」、朝核和缅甸问题等,以目前印度的实力基本上插不上嘴。

总体而言,印度多少还是看到一点「钱景」,而且坚持不结盟的外交传统,不让「四方会谈」成为军事同盟,陷入争端,失去自主性。长于计算的印度人这次还是算得很精的。我们如果不能像新加坡一样表示在中美大国冲突中不选边,至少也要学学印度,用小小的苦肉计换来大大的合同。 (作者为退休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