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直言 大法官应中立 勿酿反民主困境

「宪法法庭裁判后,国会职权的困境与未来」座谈会,由前司法院副院长苏永钦(中)主持,立委翁晓玲(左二)、云科大科法所教授杨智杰(左)、东吴大学法律系教授李念祖(右二)、东吴大学法律系教授陈清秀(右)等人与会。(赵双杰摄)

国会改革释宪案6日将进行宪法法庭言词辩论,法界学者2日合办座谈会向大法官喊话,东吴大学法律系教授李念祖直言,宪法法庭面对2个宪政机关遇到冲突时,应该保持中立,立法院是最高民意机构,宪法法庭却认为三读法案违宪,这是「反民主的困境」。

前司法院副院长苏永钦也呼吁,大法官要有清楚认知,不要扩大自己的角色。

苏永钦指出,有人批评「国会改革法案」是「国会扩权」,但他要郑重提醒,宪法本文特别凸显「立法院」扮演的角色,精神就是「主权在民」的具体实践。

李念祖强调,行政院不是民选机关,而立法院是由民选的国会议员组成,宪法法庭若说立法权违宪,会是一个反民主的困境,建议宪法法庭应采极简主义,保持中立。

东吴大学法律系教授陈清秀则痛批,立法委员代表人民在国会行使监督权及立法权,如果行政权不愿受到立法权监督,那就是专制独裁的国家体系,人民权利将不断被矮化。

针对言词辩论庭攻防,世新大学公法中心主任陈淑芳指出,行政院要对立法院负政治责任,根据宪法62条,「立法院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人民选举之立法委员组织之,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权」,立法院作为人民代表,本来就该满足人民知的权利,国会调查权是健全国会的最后一块拼图。

政治大学法律系教授廖元豪则说,国会调查权遭渲染成扩权,是因为概念已经被搞混,国会调查、听证没有明确法律效果,不像刑事调查会有执法或审判问题。另外,如果国会不能找人民来听证,未来要如何找已经卸任,回归平民身分的官员来厘清当政时的争议事件?

在国情报告部分,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苏子乔认为,依宪法增修条文第3条,总统国情报告是义务,而美国、法国总统发表国情咨文是权力,因此不适合引用美、法经验。

苏子乔进一步指出,质询行政院长和总统国情报告两者并行,反而能厘清总统和行政院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