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自己的精神标竿

(图/本报系资料照)

国民党、民众党都输了总统大选,支持者难免郁卒,民进党总统当选人赖清德面临国际及两岸艰险情势,也不会好过。政治人物言行能作为标竿固然可喜,但是与往昔不同,当前不管国内外的政治人物,都很难作为精神导师或道德标竿。

政治学里罗列领导人的核心责任,通常是以下几点:

一、代表人民利益:政府的行动符合大多数人的期望。二、维护法治: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执行法律,以达公平公正。三、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例如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和安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四、维护国家安全:保卫国家免受外来威胁,确保国土与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并在需要时有效应对内外部危机。

这几项责任都没有提到政治人物可以作为道德标竿或精神导师,是过往人民给他们太高的期待。马基维利在《君主论》中甚至提出,政治人物应该根据现实情况行事,政治人物可以采取利己主义,目的至上,为了维护和扩大权力,政治人物会采取任何必要的手段,甚至虚伪和欺骗都在所不惜,不一定受制于传统道德及伦理标准。而现今民主化,政治人物益发要迎合各种选民,马基维利的哲学,于是愈演愈烈,未来政治人物的道德只有更糟,不会更好。

但是放眼民间社会仍然有标竿人物,例如最近过世的民进党的先驱施明德,就广为人怀念,他实话实说,举手投足皆潇洒。施明德发起的红衫军倒扁运动,瞬间聚集百万人,即使可以攻进总统府,但他呼吁民众冷静。他坐牢25年,选择原谅,对于社会建立和解、宽恕的共识都很有帮助。

精神标竿不必是政治人物,反而宗教领袖及学者、作家都可作为榜样。佛教界例如星云法师、圣严法师,基督教里耶稣的爱、为世人牺牲的榜样,都可帮助我们建立人生价值;学者里管中闵能够抵挡民进党的庞大压力,终于就任台大校长,而且做了4年一任后退休,他这种胸襟、坚韧都可给现代人借镜。

「去中化」浪潮下,人们更需要从古人那里学智慧,例如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人生的洒脱;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人饥己饥的同理心;庄子的「无用之为大用」,亦可供怀才不遇的人自我珍惜。人们也可从无名英雄学习,如陈树菊卖菜兴学,或无国界医生冒着战火医治伤患的胸怀。

美国著名杂志《外交政策》总编辑摩伊希斯.奈姆出版《End of Power》(微权力)一书,政治的「大巨头」与新兴的「微权力」之间角力,「微权力」将逐渐取代传统的社会结构。人人都可以更有权力,但是谁也没有独断的权力,当然总统及其他政治人物更没有独断的权力。

个人或团体拥有核心价值观,又能有良好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政府还要向小民学习,小市民何尝需要政客作为标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