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两大国企共同设立科创母基金 目标规模100亿元

本报记者 陈婷 赵毅 广州报道

今年以来,“新质生产力”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一种新型高质量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面对这一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4月26日,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工控”)和广东省粤科金融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科金融”)达成合作,共同设立目标规模100亿元的科创投资母基金,以打造产业龙头及链条。

据介绍,广州工控是立足于工业领域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其以优化广州工业产业生态体系为目标,全面聚焦先进制造业、工业智能与工业软件、产业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园区业务板块。粤科金融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授权经营的国有企业,也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创投机构之一。

广州工控方面表示,当前,广州工控积极推动产业链、资本链和创新链三链融合发展,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工控样本”。“下一步,粤科金融将继续携手广州工控,通过与优质GP(General Partner,普通合伙人)合作下设市场化专业子基金,围绕广州市重点发展产业、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相关领域开展投资。”粤科金融方面表示。

打造制造业全链条创新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制造业桥头堡,拥有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投入、创新成果、创新平台数量均领先全国。《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创新发展形势展望》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将持续深化,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建议企业加大创新资源投入、深化技术赋能和业务创新、建立创新企业联动模式、加快企业改革和制度创新。

记者了解到,此次广州工控、粤科金融共同设立的百亿规模基金将重点围绕先进制造领域中新兴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装备等产业链上下游,以及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开展投资,在专业领域打造创投与产投全阶段赋能链条,推动母基金实现良好政策效应与社会效应,助力重点投资领域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为推进广东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据介绍,广州工控在楼宇智能装备、工程装备、海工装备、工业气体、新型材料、制冷家电、橡胶化工等多个领域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技术积累,旗下包含6家上市公司。2023年,广州工控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

广州工控方面表示,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广州工控正在积极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同时打造开放式生态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产业基金,广州工控近期还与多个龙头企业签约一批重大合作项目。据了解,广州工控和广铝集团、复星国际、广州产投集团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其中,广州工控与广铝集团全方位布局有色金属板块,多层次打造千亿级产业链条;与复星国际以全球汽车集成产业的龙头企业为合作基础,持续发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与广州产投集团共同设立目标规模10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加快构建广州市先进制造业全产业链优势。

同时,广州工控与华为、百度、浪潮、中国移动、鹏城实验室、科大讯飞等数字企业启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生态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产业升级,打造一批开放式产业应用示范场景。此外,广州工控旗下万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签约共建新能源轮胎绿色低碳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在零碳轮胎、免充气轮胎以及人形机器人用橡胶肌肉材料等领域开展合作。

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为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共强,广州工控与粤科金融近日联合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制造业创新发展高峰会议。

广州工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广军表示:“我们希望,以首届高峰会议为开端,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沟通联系机制,并持续常态化运营,力争未来打造成为广州、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制造业创新最具特色的交流平台。”

在会议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表示,未来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适应未来的科技创新。李毅中认为,要加大技术研究和原生创新;要高度重视应用技术、共性技术的开发攻关,提升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要注重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并举;要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从深化国企改革的角度出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打造现代新国企相辅相成,要在科技创新、产业引领、安全保障等方面下功夫。“要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国有龙头企业在产业链循环畅通当中的支撑作用,积极参与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布局。同时,要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整合重组,推动国有企业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家谭建荣表示,要通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努力提高制造企业产品的创新能力、产品的研发能力、产品的设计能力。他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新质生产力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生产力。

基于信息技术层面,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院长、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俞大鹏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重视原始创新和源头创新,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是挑战人类操控微观世界极限能力的一个世纪系统工程,时代需求驱动着以量子计算为代表的量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

(编辑:赵毅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