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奇怪村落:姓氏非百家姓,日军入侵时竟下马跪拜,有何特殊
在广东江门市鹤山龙口镇,有一个名为霄乡村(今霄南村)的奇特村落,这里流传着一段令人费解的历史故事。1939 年日军如恶魔般入侵广东,一路烧杀抢掠,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其暴行给广东人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痛苦记忆。当他们来到霄乡时,却出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日军进村后突然停止了暴行,更为奇怪的是,日军军官看到当地的宗祠后,竟亲自下马跪拜,嘴里还念念有词,随后当晚便住宿于祠堂。
这一传闻看似荒诞不经,毕竟日军的残忍无情众人皆知,他们怎会对一个小村庄如此 “恭敬”?但这一说法并非毫无根据,在权威资料《源姓秃发鲜卑考》中确有记载。传闻虽可能存在夸张之处,但往往事出有因,而答案就隐藏在那座宗祠背后。这座宗祠乃是源氏祠堂,是霄乡源氏一族的祖祠。或许是日本人看到 “源氏”,联想到了本国的贵族源氏,从而产生了误会,以为此地的源氏与他们的贵族有所关联,故而不敢肆意妄为。
当时这一传闻引发了诸多议论,按照百家姓源氏并不在其中,其姓氏看起来也不像是汉姓,这不禁让人猜测,广东鹤山的源氏难道真与日本贵族有关?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源氏与日本贵族可能存在某种联系,但更多可能是文化误认,而真正令人瞩目的是,这个源氏有着更为显赫的来历,他们竟是北魏孝文帝的同族,是古老鲜卑人的后裔。
1997 年源氏寻得散失多年的《源氏大宗族谱》,1999 年 5 月霄乡村代表前往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旗嘎仙洞寻根祭祖,霄乡源氏作为第一批带着族谱到此祭祖的源氏后人,其举动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也让人们知晓了这个村落的不凡。从被认为与日本贵族有关,到确认为北魏后裔,霄乡源氏的历史充满了传奇色彩。
但人们不禁疑惑这支源氏如今是广东人,与北方相隔甚远,无论是风土人情还是传统习惯,都与鲜卑人有极大差异。究竟是怎样的历史变故,让这个北方少数民族迁徙到南方并落地生根呢?这一切要从汉桓帝时期说起,当时鲜卑出了一位名叫檀石槐的猛人,他统一了鲜卑各部落,占据了匈奴故地。此后鲜卑不断发展,其中拓跋氏一支迅速崛起,拓跋诘汾才能出众,使拓跋鲜卑日益强大,成为北方强权。拓跋诘汾在安排后事时出现问题,次子夺取王位,长子拓跋匹孤遭到冷落,于是拓跋匹孤与拓跋鲜卑本家分裂,出走西边建立新政权。其子孙秃发乌孤于公元 397 年建立南凉王国,与拓跋本家建立的北魏相对立。从此正统的北魏被称为 “拓跋鲜卑”,南凉则为 “秃发鲜卑”,同出一宗的拓跋氏分为两个姓氏。
北魏孝武帝到北魏孝文帝时期,北魏政权迅速崛起吞并了南凉,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乱世,为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此时秃发鲜卑的后人再次进入拓跋鲜卑朝廷为官,其中有一位叫破羌的人投入北魏。破羌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得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赏识,被赐姓 “源”,因其战功卓著,每战必破,又被赐名为 “贺”,源贺就此登上历史舞台。
源贺堪称北魏的杰出人物,他作战勇猛、相貌英俊且极具才干,先后受到武帝和文帝的器重,文帝时期还被赐予太尉和王爵荣誉。在其亲兄弟谋反时,他凭借出色的口才劝说君王放弃株连九族的传统做法,成为史书中的传奇人物。在源贺的影响下,源氏家族从北魏到隋唐日益兴盛,如源雄历经北魏、北周、隋朝三朝,官至上柱国;唐代中期,源氏族人连续四五代涌现高官,其中包括一位宰相和三十多名中央地方高级官员,载入官方正史的就有二十多人,家族可谓盛极一时。
源氏家族能够历经朝代更迭而保持兴盛,得益于他们积极融入汉化的策略。北齐时期源氏坚决要求祭祀,甚至被同为少数民族的人怒斥为 “汉儿多事”,可见其汉化程度之深。源氏族人将汉家文化融入基因,自认为是汉人的一员,正如源氏高官留下的名言 “国家大事,在祀与戎。礼记废矣何能久乎,齐亡无日矣” 所体现的那样,任何家族都难以长盛不衰,源氏家族也不例外。唐德宗年间,源氏家族的源休因对朝廷封赏不满,参与泾原兵变,拥立大秦皇帝并自任宰相,此举遭到全国痛骂,兵败后被杀,朝廷斩其三子并抄没其家,源氏家族权势由此遭到朝廷打压,到北宋时期,家族中仅有两位族人科举登第,高官大员基本消失,此后不再见于正史。
不过学者通过研究源氏族谱发现,家族虽因叛乱衰弱,但从北方到南方的迁徙历程展现了其坚贞爱国情怀。据霄乡民国三年修的族谱记载,宋度宗时期,源潜夫率领族人迁徙到鹤山。族谱中存在诸多隐喻,有学者认为,其中记载的元世祖统一之事,实则隐藏了族人的迁徙历史。宋朝末年金国南下,蒙古人随后入侵,国破家亡之际,源氏带领族人先迁至江南南雄地区。后来蒙古人欲灭南宋,源潜夫因不满蒙古人的血腥屠杀,不愿做亡国奴,又带领族人继续南迁到鹤山。族谱中称霄乡为 “坚城”,结合当地传说,推测源氏族人曾奋起抗元,直至宋朝灭亡。源潜夫号 “潜夫”,别号 “始宋”,也体现了族人对宋朝的怀念。
源氏族人历经迁徙最终定居霄乡,至今已有 700 余年。如今霄乡源氏已融入普通百姓生活,家族繁衍壮大,现有三千余人,其中本村居住 1300 多人,海外华侨 2000 多人,全球零散人口约 4000 人。走进霄乡能感受到历史的变迁,村落呈八卦形,源氏族人按房派分为北门坊、礼奎坊、东门坊、高第坊、水边坊、甫里坊等居住,其布局颇具唐风,与古时洛阳、长安相似,传统得以保留。受唐代祖先影响,源氏族人多经商鲜少为官,如今蜚声海外的源吉林万应甘和茶的发明人便是霄乡村源氏后人。霄乡村中八成居民为源氏,还有温姓和易姓居民,大家和谐共处。村里虽已不见鲜卑文化印记,但处处体现儒家耕读文化痕迹,家训八则便是典型代表。老人们常提及老祖宗西平王源贺的传奇故事,也会讲述日军下马跪拜的传说,虽传说真真假假,但从中能感受到源氏家族对自身历史的自豪。源氏家族的兴衰史,犹如一部生动的史书,见证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变迁,更彰显了中华文明强大的凝聚力和包容性,它能跨越地域与种族的差异,将人们汇聚在一起,共同书写历史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