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捐15年未调「吸烟率出现反弹迹象」 专家建议:每2年定期调整
▲烟捐多年未调整是吸烟率下降趋缓的重要因素。(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记者钱雅惠/台北报导
烟捐已15年未调整,卫福部最新调查显示,吸烟率下降速率有趋缓、甚至出现反弹迹象,其中「烟捐未调整」是相当重要的因素。专家建议,若每两年定期调整,并以公式设计,可解决烟捐问题。
高发会叶研究员引述卫福部最新吸烟行为调查结果,发现吸烟率下降速率有趋缓的情况,甚至出现反弹的迹象,同时家庭二手烟的比率,或吸烟率上升等问题都浮出水面。
叶研究员说,造成这些情况有许多原因,「烟捐未调整」可说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他认为,考量到价格弹性,「每两年定期调整」可有效加速降低吸烟率;像是考虑每年的通膨幅度以公式设计等,或许就可一劳永逸解决烟捐调整的问题。
叶研究员说明,根据高发会委托中华经济研究院的研究结果显示,每一包香烟的烟捐可调涨5元,每年就增加至少90亿元的烟捐收入。他相信,这笔钱可为现在相对捉襟见肘的社福领域,注入较多的活水。
叶研究员表示,烟捐长期未调涨,可能会导致抑制吸烟的效果钝化,也就是说,无法有效抑制吸烟率,可能会导致烟害的毒源扩大,包括前述吸烟率上升、二手烟增加等,都是相当严重的烟害,而这些危险对于高龄族群健康更为严重,像是增加呼吸道、心血管疾病、甚至是中风、癌症等风险。
对于烟捐调整对于社会的影响,叶研究员说,除了抑制吸烟效果钝化,导致烟害扩大外,加上物价上涨,就会造成吸烟造成的社会成本不断增加。他提到,另一方面,烟捐冻涨导致烟捐收入长期未上升,但吸烟的社会成本不断增加的同时,两边无法平衡,这些外溢的成本就必须由全民买单。
叶研究员认为,透过政府持续拨补预算时补足财务缺口,反而会排挤其他社福领域的资源,因此政府应通盘检讨烟捐政策,落实调涨机制,除了可重新控制吸烟率外,并可增加政府的烟捐收入。
台湾青年民主协会理事长张育萌提到,烟捐或烟税的主管机关不同,但单看价格部分,随着物价不断通膨,相较之下,烟确实仍维持在固定的价格。他说,整个烟价比例来看,将烟捐、烟税加总,大部分国家占比约6成至8成,可说「非常高」。
张育萌指出,但台湾整体占比为5成多,约为一半,确实相对较低。他认为,包含OECD等国家相较之下,国内烟捐的调整仍有蛮大的空间。
禁烟的趋势是国际共识,张育萌说,「我也不赞成一次调涨太多」,像是OECD国家,烟捐加烟税在整个售价的比例几乎达到8成。他指出,这部分应审视国际情况、并考量台湾的物价。
张育萌认为,在调整政策上应分为两个面向,像是烟害防制法修法,过去并没有太多给予公民的空间,举例来说,校园全面禁烟的规范上,后续造成吸烟区直接取消,许多人反而会到校外吸烟,导致外部成本的转嫁。
张育萌提到,若没有透过民主或是足够公开透明的机制,与公民社会对话,可能会导致原本立意良善的政策,反而是反向的结果。他说,一旦烟品买卖因此走向地下化,就是不乐见的后果。
张育萌指出,烟捐到底要调整多少,「不是一个喊出来的数字」,但可以知道的是,有3个面向是必须考量的,第一、烟捐的用途及经费是否足够;第二、烟捐、烟税到整体烟品售价,是否可走向戒烟导向;第三、参考其他国家烟捐、烟税在烟品售价的占比。
张育萌认为,整体来说,过去烟防法制定并没有详细的和公民社会讨论,导致现行无论是行政层面或实际层面的执行都不太足够,可能因而有了外部沉默的情况,因此建议在接下来的审议,应和公民社会有足够的对话。
由于烟捐长达15年未调整,对台湾吸烟率的抑制效果钝化,甚至出现反弹迹象,专家认为,定期调整烟捐除了有助降低吸烟率,并能提高政府收入。因此,建议政府善用每两年召开的烟捐审议会,逐年渐进式调涨烟捐,依各年度CPI幅度合理调整,不仅能朝向烟害防制目标迈进,也不会在短期内带给民生过大冲击。
● 《ETtoday新闻云》提醒您:吸烟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