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五十年代老照片
照片版权属于新华社以及相关记者,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斋”所有。备注引用于新华社,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转载需经本人同意方可!
1952年 郑景康摄
南宁市民生路在中苏友好月中的布置。
1952年 郑景康摄
广西田东贸易公司作登购销组在收购瑶族人民的土产。
黄丹摄
北海市沿海各地渔民,已逐步组织起来进行生产。黄绍国渔业生产互助组,得到了政府贷给的一对大渔船,由1953年7月中开始出海,到11月中已经收获了五万八千斤渔产。
1953年 汤庆森摄
这是武鸣县三区平陆乡坛雷村的壮族妇女们,白天参加生产后,晚上到农闲夜校学习。
赵黄岗摄
1955年播种的17000亩旱稻获得了丰收 赵黄岗摄
广西国营西江机械农场于1953年11月正式建立,有土地30多万亩,各种拖拉机和收割机等机器农具50多台,农场并设有机器修配厂、使用机器的副业加工厂和畜牧组等。
1955年 赵黄岗摄
广西省水产养殖公司1955年养殖了大量的草鱼鱼苗,除供应本省农民养殖外,并可供应给贵州、云南等省。这是准备用飞机运往昆明的一批鱼苗。
由黎塘和由湛江两面同时进行铺轨的两支铺轨部队已在广东廉江县地区胜利会师
第一列客车自湛江车站徐徐开出
从广西黎塘到广东湛江的黎湛铁路已在1955年7月1日正式通车。
1955年 薛子江摄
同上
广西省民族学院1952年成立于南宁,是一所专门培养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建设人才的学校,有学生400余人。
赵黄岗摄
国营西江机械农场1955年计划种植15000多亩爪哇甘蔗,以供应广西糖厂
1956年2月4日正式投入生产的广西贵县糖厂(前广西糖厂),是捷克斯洛伐克帮助我国建设的一座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糖厂。这座糖厂在1954年8月动工兴建,到1955年12月提前竣工。每天可处理1500吨甘蔗,每年能生产3万余吨优质砂糖。
1956年 赵黄岗摄
桂西壮族自治州隆林各族自治县民福乡民族联合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计划孵8000只鸭子,以增加副业收入。
瑶族妇女在选购衣物 1956年 谭志强摄
全州平均每七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入学
广西省桂西壮族自治州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自治州,全州包括10多个民族共880多万人。其中壮族占全州总人口的2/3。桂西壮族自治州成立4年来,由于贯彻执行了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各项建设事业不断在前进中。
1956年 周连贵摄
贺县黄田区路花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文化生活很活跃,这个社的俱乐部每三天出版一期黑板报。登载有关合作的农事动态和表扬批评等文章。
谭志强摄
广西省桂西壮文学校是壮族自治州第一所壮文学校,第一期开学典礼于1956年3月中旬在武鸣县的灵水举行,参加学习的共有1000多名学员。
1956年 汤庆森摄
宜山专区正在积极训练防治血吸虫病的专门人才,已经训练出的有175人。
1957年 谭志强摄
每天,百色地区的800公里的公路上有200多辆支援地区建设的汽车奔驰着。百色地区的运力占全广西省运力的34%强。
南宁兴和路 1955年 蒋齐生摄
南宁东郊
新建的南宁市火车站
南宁邕江江畔的游泳场
南宁市各族各界6万多人在1958年3月14日举行盛大的集会和游行,热烈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的领导人和南宁市各族人民见了面。
1958年 谭志强摄
广西农村广播站逐年增加,现在有电力的县城大部分都建有广播站。图为壮族女演员张建明在德保县广播站广播壮戏。
社里的木工们赶制出一台打谷机 1958年 赵黄岗摄
集体食堂
解放前只有50名学生,女孩子根本没有上学。现在这个学校已经有了328名学生,其中有74名是女学生
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农业社掀起了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高潮。全社积肥445万担,新修和补修了412条水渠,扩大旱稻播种面积近40倍,在春耕中完全消灭了人手挖田耕种的落后生产方式。
谭志强摄
1958年全国射击个人冠军赛自8月28日至9月3日在南宁市举行,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的全国规模的射击比赛。
1958年 周连贵摄
柳城县单古青村一带发现大量的耐火石,初步勘察耐火石长9公里,宽1公里半,厚度70米,总量约为12亿吨,经化验这里的耐火石含氧化矽98.26%,可耐1900度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