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远》正殿柱上「吴秉哲敬撰」的幕后故事

杨德远》正殿柱上「吴秉哲敬撰」的幕后故事(图/爱传媒提供)

【爱传媒杨德远专栏】前清沈保祯当台湾海防钦差大臣,他认为船坚炮厉不能救台湾,要救台湾唯有利用教育来提高台湾人民的素质,才能救台湾。于是向清朝政府要了200位秀才、贡生,分派到台湾各地,铜锣分发了吴秉哲、吴秉睿两人,三义分派了余壁堂一位。

当时吴秉哲分到有大樟树的现在兴隆国小附近的庙旁,办理私垫教授汉学。1895乙未战役失败,有一大票吴汤兴的义军躲在大窝深山中。白天住民和日本警察、军人温文儒雅相处,但是一到入夜,立刻把日本军、警杀光,日本人几次围剿都没有效,受不了了,于是日本人找了在地的私塾老师吴秉哲传话:清朝已经败走,再多的杀戮也改变不了什么,反而是让村民受到良好教育、提升地位,这才是要紧的;如果暴民停止攻击日本军警,日本政府就在这个地方设立学校,教育子弟。后来日本人真的设立了兴隆国小。就是日本人在苗栗设立的第一批公学校,也是本县最老的学校之一(南庄、头份、竹南、建功、苑里、兴隆),前面五个位在苗栗县的大庒头,人口多,设学校是有道理,但是那个年代的兴隆,荒山野岭,人烟稀少,设小学令人不解。原来是吴秉哲居中协调义军和日军有关。

吴秉哲是清末与日治时期,三义乡内一位非常重要的文人、一生以教书为业,曾在嘉志阁、老田寮、新鸡笼及三叉河等地讲学,桃李满天下。

三义五榖宫,是苗栗县内最老的五榖宫,设立在清乾隆时期,最初位址是在建中国小中操场位置。因日本政府当时的宗教政策是「抑道扬佛」,故设于建中的五榖庙就被拆了,直至民国30年代左右于现址重建,那时五榖宫楹柱的题字都是吴秉哲撰写的。

但是民国60年代改建时拆了大部分的建筑,还好新庙有保留正殿的原有建筑,部分没有被拆除,才使得三义大文学家的真迹作品,得以保留,实为三义之幸福。当年的三义公学校,改名为建中国小,这「建中」二字,也是吴秉哲题的。

吴秉哲是谁?他就是三义国中主任吴瑞兴的阿公啦!

作者为教育博士,国小校长退休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爱传媒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