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电源业绩“踩刹车”,曹仁贤家族财富缩水
光伏产业链景气度走低,光伏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也承压。
近日,阳光电源披露2024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0.2亿元,营收增速多年来首次跌至个位数的8.38%;同期归母净利润为49.59亿元,同比增长13.89%,相比之下去年中报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高达383.55%。
除了增速放缓,今年上半年,阳光电源毛利率最高的业务板块储能系统收入同比减少了8.3%;公司一直加码的海外业务,也在上半年营收突降,同比减少12.65%,为2013年以来首次。
阳光电源的实控人、董事长为现年56岁的曹仁贤,他一度被媒体称为安徽首富。曹仁贤的事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意识到清洁能源的发展前景,他辞去了合肥工业大学体面稳定的教师岗位“下海”创业。
大学教师的能源冒险之旅,在2011年迎来了高光时刻,这年阳光电源成功登陆深交所成为“中国新能源电源行业第一股”。从股价走势来看,阳光电源在多年沉寂之后,受益于政策对新能源的支持,公司股价在2020年下半年拔地而起,从不足10元一直涨到2021年超过120元,曹仁贤也因此坐上安徽首富的宝座。
但光伏产业在一轮生产能力的快速扩张后,产业链进入深度调整期,阳光电源从业绩增速到股价都受到了影响。伴随着公司市值的回调,在2024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曹仁贤、苏蕾夫妇的财富为415亿元,排名第536位,相较前一年缩水160亿。
从大学教师到安徽首富
在国内新能源行业中,现如今不少亿万富,当年曾是草根出身,他们通过自身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进入亿万富豪俱乐部。
但曹仁贤,是少有的弃教从商、被称为学者型的企业家。公开资料显示,1968年,曹仁贤出生于杭州一个农村家庭,本科考上合肥工业大学的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一直读到研究生,毕业后留校成为一名青年教师。
教学期间,曹仁贤的研究方向是可再生能源,曾发表过相关论文。在当时,新能源产业在国内还没掀起浪潮,但对相关学科的研究让曹仁贤成为最早看到清洁能源发展潜力的一批人。
1997年,新婚伊始的曹仁贤决定辞去教职工中,在合肥成立了阳光电源。但当时赞同其创业的人并不多,曹仁贤曾回忆称,“那时候,‘光伏发电’4个字对于大部分人是陌生的,再加上高校老师这份工作相对安逸,所以除了我自己,没人支持我辞职创业。”
起步之初,曹仁贤凑了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从合肥一个澡堂边上租了两间房,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旅。
公开报道称,创业前5年,阳光电源基本上处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状态,很少有太阳能项目或者新能源业务。为了生存,曹仁贤只好生产一些UPS不间断电源等传统能源产品,赚到小钱之后再投入到光伏和风能逆变器的研发。
尽管开局不顺利,但曹仁贤认为新能源产业迟早会发展起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直到2002年,西北开始实施光明工程,曹仁贤等到了机会,阳光电源承担起国家“送电到乡”工程,为西部无电地区送去太阳能电力。
同时,曹仁贤多年在技术上的投入,也进入了收获期。从官网可知,2003年,由阳光电源研制的中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在上海奉贤成功并网发电,打破国外垄断;2004年,阳光电源“光伏/风能发电控制逆变系统产业化”项目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了解,光伏逆变器是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心脏,其主要功能为将太阳电池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并入电网或供负载使用。
在光伏产业打开局面后,也就是2004年,曹仁贤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果断砍掉了UPS和应急电源领域两块现金流业务及其他传统业务,阳光电源正式成为了一家光伏企业。
集中力量进军逆变器后,阳光电源开始走上坡路了。到2009年,这家公司掌握了中国新能源逆变器6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阳光电源的营收也从2008年的1亿元,猛增至2010年的约6亿元。
2011年,阳光电源在深交所挂牌上市。10年后的2021年,阳光电源股价触及历史高点,曹仁贤身家也在2021年的胡润百富榜上达到650亿元,成为安徽首富。
不过,随着阳光电源股价从高位滑落,在2024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曹仁贤、苏蕾夫妇的财富为415亿元,排名第536位,相较前一年缩水160亿。
阳光电源业绩增速放缓
回顾来看,过去20多年间,光伏产业从诞生到爆发几经跌宕,阳光能源也曾数次陷入危机。
比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欧洲部分国家的需求减退令光伏行业受挫。2011年,欧美“双反”再次重创光伏产业链,尤其次年的行业低谷,令阳光电源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了57.8%。
不久后,阳光电源又遇到强力竞争对手华为。2014年,华为首推智能光伏电站解决方案,它放弃了当时以阳光电源为代表的传统集中式逆变器,选择以组串式逆变器为核心,大幅提高了运维效率。
有着强大技术和供应链支持的华为,于一年后的逆变器销售额占到中国市场的22.6%,与行业老大阳光电源相比仅相差不到2个百分点。
目前,在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上,华为和阳光电源已组成双寡头之势。据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全球光伏逆变器和组件级电力电子产品市场份额2024》数据显示,2023年华为和阳光电源持续领跑全球市场,分别蝉联排名第一、第二。这两家公司的光伏逆变器出货量超过全球半数。
对此,德邦证券研报认为,近年来组串式逆变器在大型电站中渗透率提升,并且组串式逆变器更适合分布式光伏,将进一步驱动组串式应用市场增长。
但据阳光电源半年报,根据构标普全球发布的 2023 年全球光伏逆变器企业出货量榜单,阳光电源继续蝉联全球第一。
目前,阳光电源的主要产品除了有光伏逆变器,还包括风电变流器、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水面光伏系统、智慧能源运维服务等。
业绩方面,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10.2亿元,同比增长8.38%;归母净利润49.59亿元,同比增长13.89%。这一增长速度较公司此前有所放缓,相比之下过去两年阳光电源营收增速保持在两位数,净利润更是连续两年翻倍。
单季度来看,今年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84.06亿元,同比增长14.74%;归母净利润28.63亿元,同比微增0.57%。
业绩增速下滑,阳光电源的应收账款规模进一步增加,截至上半年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 240 亿,较年初增加 29 亿。在与机构的电话交流中,管理层解释称原因之一是上半年国内收入占比提升,国内客户付款周期一般比海外长,也导致本期应收账款的增加。
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实现营收175.43亿元,同比增长32.97%;而海外地区方面,同期收入为134.76亿元,同比减少12.65%。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这也是公司中报海外收入自2013年以来首降。
在阳光电源的两大业务板块中,光伏之外的储能行业,也在上半年罕见出现收入减少,同比去年下降了8.3%。对此,太平洋证券称,主要系电芯等原材料价格下降导致公司收入下降。
对于外界关注的储能市场规模是否存在天花板的问题,阳光电源管理层表示,储能需求场景比较多,包括用户侧场景也越来越多,所以暂时还没有看到储能天花板,预计未来会保持较高增速。
然而,在行业内卷的背景下,国内储能市场早已上演“价格战”。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CESA)对外发布的《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分析报告(2024年1-6月)》显示,储能电芯平均价格从2023年年初的0.9元/h至1元/h下降至2024年年中的0.3元/h至0.4元/h,价格跌至三分之一。
报告指出储能领域价格战最先开始来自结构性过剩的电芯领域,随即引爆直流侧系统价格持续走低,继而交流侧系统价格战不断下探。
财富版图有望扩张
新能源行业细分产业众多,曹仁贤的布局不只是光伏逆变器和储能。
2023年12月,阳光电源公告称,拟启动分拆控股子公司阳光新能源至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公开这一计划前,阳光电源还宣布拟向阳光新能源增资10亿元,所持股权比例由82%增加至82.94%。
天眼查App显示,阳光新能源成立于2014年,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注册资本15.66亿元,阳光电源董事张许成担任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2024年上半年,阳光电源的新能源投资开发业务营收89.55亿元,同比增长18.45%,占比微升至28.87%,该部分业务正是由子公司阳光新能源负责。
据了解,目前阳光新能源的估值已达到近200亿元,一旦上市成功曹仁贤的身家预计将再增加。不过据5月27日阳光电源在互动平台上的回复,阳光新能源分拆目前还处于早期。
除了从事新能源电站投资开发的阳光新能源,阳光电源旗下专注于氢能板块的子公司阳光氢能,也在不断融资。
天眼查App显示,由阳光电源直接持有74.29%股权的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2月份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高瓴资本和资乘投资。去年底,公司便已完成了6.6亿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君联资本、高瓴创投、钟鼎资本、招商局创投等明星机构。
2024年半年报显示,阳光氢能的柔性制氢系统适用于能源电力、工业、交通多种应用场景,已在吉林、宁夏、内蒙古、甘肃、湖北等多地风光水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从逆变器到储能,再到新能源发电站和氢能领域,曹仁贤已为其一手打造的“阳光系”构建起一个庞大新能源生态圈。未来这些项目的回报如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