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行動/現況脫節 少事法救不了曝險少年

近年来少年枪手、车手案件频传,新的少年事件处理法重视保护少年,现况却让少年更易被帮派利用。记者张议晨/摄影

警方近来扫荡诈团,发现不少未成年车手;近年来还陆续发生多起少年受令开枪事件,去年底新北校园内学生割颈案,引发各界对少年犯罪相关探讨,呼吁修法声浪不少,究竟现行少年事件处理法有哪些问题,曾被司法院形容是与世界儿少权益潮流接轨里程碑的法规,如何与现况脱节?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又在哪?

新北国中生遭割颈案中涉案的两名少年曾多次在校园内暴力霸凌同学,行凶的少年自称具帮派背景,爱逞凶斗狠,不仅曾当诈团车手,案发前半年才自少年观护所返回学校,由于常暴力霸凌同学,原先就读另所学校,因惹出太多麻烦才转学至事发学校。

不只校园内,黑帮利用少年开枪寻仇,近年在南北都曾发生,少年成为黑帮牺牲者,砸店、开枪杀人,在现行少事法的规范下,侦办的检警连拘提、搜索涉案少年都要先等少年法庭法官调查,隐身幕后的藏镜人反而有更多时间得以逃亡、串证。

从少观所返回校园 介接过程不完善遭质疑

司法院二○一九年推动完成修法的少年事件处理法,原意在结合教育、社区、社福等资源,协助迷途少年走回正轨,借由「先行政后司法」的理念,缩减司法介入的范围。

但新法上路至今,相关配套、资源历经多年准备仍未完善,在国中生割颈案后,更引发教育、家长团体等多方批评,尤其触法少年刚从少观所返回校园,介接过程与配套是否完善也引发质疑。

新法增订各县市少辅会对曝险少年先行辅导的规定,多地社工都不讳言,少辅会无强制辅导权,缺乏司法处分、对不愿配合辅导或态度消极的曝险少年能介入辅导的能量有限。不少曝险少年不配合社工,没有罚则,只能函送少年法庭。

调保官、社工面谈 少年直言根本没什么用

资深法官指出,多数法院调查保护室「人力严重不足」。调保官也指出,案件负荷量吃重,人力短缺的窘境,使得少年调查个案,不容易有深度与广度的处理。

警政署的统计显示,去年警方查获的少年嫌犯有一万七九○人,较前一年增加一千两百多人,增幅超过一成。但少年涉诈欺、当车手的案件增加超过三成。显示新法对儿少问题仍有诸多漏洞待补。

一名多次触法,曾受保护管束、少辅会辅导的少年受访时不讳言,对调保官、社工面谈,「根本没什么用」,他当时只想在这些人面前好好守规矩,尽快结案。

帮派吸收逃学少年 把他们当成牺牲的砲灰

长年处理少年犯的员警指出,许多因为原生家庭有问题、而逃学被帮派吸收的少年,其实是逃避被社会、家庭抛弃的孤单感,帮派吸收少年,则是把他们当成可以牺牲、被抓也不会关太久的砲灰。

新北国中生遭割颈案后,司法院对外界批评提出的检讨回应,是增设北部少家法院,但这是司法院长许宗力上任没多久就曾提出的政策,七年多来,仍只是个空洞的口头宣示。法界人士指出,增设少家法院,能否解决少年犯罪问题,仍是问号。

少年诈欺犯罪人口率 制表/萧雅娟 图/联合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