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牧全集》出版 再掀杨牧学热

《杨牧全集》集结诗人六十年丰厚创作,留下诗人感知学思的精髓。(目宿媒体提供)

杨牧全集编辑群合影,前排左:陈义芝、陈育虹、谢旺霖、郑毓瑜、叶云平、杨泽、许又方。后排左:须文蔚、廖咸浩、童子贤、夏盈盈、叶步荣、张力。(目宿媒体提供)

《杨牧全集》全套分五大类共375万字。(洪范书店提供)

被誉为「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台湾作家」杨牧于2020年安详辞世,文坛友人与后学组成编辑委员会合编《杨牧全集》,这套横跨诗卷、散文卷、文论卷、译着卷、别卷等五大文类总计375万字的全集,预计将再掀「杨牧学」热!全集编辑委员之一、诗人杨泽认为,《杨牧全集》的出版,作为文学回忆录,也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时代回忆录。

用一生文字 探讨人类命题

洪范书店发行人也是全集主编叶步荣分享指出,这套全集里只收录了杨牧的文字作品,他人的文字一概不收,因此可说每字每句都是杨牧手笔,足堪以「24K金」来比喻《杨牧全集》,可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杨牧」。

站在出版社与挚友的角度,叶步荣认为,杨牧的创作忠于自我,从来不做应酬文章,放眼望去文学史上几乎没有作家可以比拟杨牧作品的质与量。叶步荣表示,幸好他过去六十年都有留存杨牧见刊文章的剪报习惯,感觉冥冥之中注定要编此全集,期望更多读者可以借由阅读全集来认识杨牧。

编辑委员之一、台大文学院院长郑毓瑜认为,自己是从编辑过程中「获得最多的人」。她提及对杨牧的印象,或许大多是温文儒雅的文学前辈,但杨牧总是在信件里显露幽默、直接的个性,读者可在「别卷」收录的书信里,遇见大师不同的一面。郑毓瑜表示,杨牧用一生的文字探讨人类基本的命题,例如:命运、孤独,但他永远追求「爱」。她希望透过《杨牧全集》可以延续杨牧追求爱的精神,把感动传递下去。

在《杨牧全集》中,新制的内容除了有两本英文著作和论文的全新汉译之外,就是别卷里的八册(集外集、书信、杨牧手笔的洪范书介、未公开照片手稿等)。叶步荣指出,古今中外的作家里,大概没有一个像他这样,写给一个人的信,持续写了六十年。像拜伦、雪莱、济慈等人,二三十岁就过世了,「所以不仅要活得够久,中间还不能闹翻!」杨牧书信跟写诗、散文完全不同,文学创作时龟毛严肃,但写信则完全没有修改,很能看出杨牧的真性情。

点一盏灯 有灯就有人

作为《杨牧全集》的出版赞助人,目宿媒体董事长童子贤提起与杨牧的缘分,是国中时期在副刊读到杨牧散文,因此结下不解之缘。童子贤深信文学仍有影响力,阅读的作用像是投入池子的石头,期许文学的效应如同涟漪一样扩散,进而影响其他人,他所做的赞助支持出版,就像王家卫电影里说的「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

诗人陈育虹推崇杨牧左右手交替写诗,写散文,写文论、序跋、书信,以及翻译。在诗文的创作上,赞许他是当今华文文坛最顶尖的投手、打击手,无出其右。至于较少人注意到的翻译,陈育虹在推荐文特别提及,「如果他是外野手,他拥有的,是怎样一片无垠的外野,允许梦想奔驰;而他,又是怎样一个非凡的外野手,优雅地接住每一个远天挥来的高飞球,由年轻以至年老。完胜。」

目前学界多有研究杨牧诗文者,已出版包括曾珍珍主编《同样的心》;郑毓瑜、郭哲佑共同主编的《心是宇宙的倒影:杨牧与诗》;许又方主编《向具象与抽象航行:杨牧文学论辑》等。此外杨牧文学讲座、杨牧文学奖等也鼓励着不少学者与诗人研究杨牧作品,编辑委员们期许,《杨牧全集》的出版,将再掀杨牧学的研究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