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的致命玩具,早该被骂上热搜

儿童玩具给人的第一联想,通常都是幸福美好的童年时光,但有些玩具给孩子带来的,却是无尽的痛苦。

比如,最近经常出现新闻里出现的“巴克球”。

一周前,这种玩具被央视点名曝光

图源:央视网

光是今年,误吞“巴克球”造成严重后果的病例就不在少数。

4月初,武汉一名2岁女童因为误食磁性玩具“巴克球”,导致4处穿孔

医生分3次手术,取出巴克球27颗。

图源:央视财经

几乎同一时间,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收治了一名五岁患者,x光片胃部白色的部分都是“巴克球”。

医生花了2个多小时才把磁力珠全部取出,共有190颗。

图源:央视新闻

儿童误食巴克球引发肠穿孔的报道不断发生,很多儿科门诊一个月能收到7、8例这样的患者。

那么,新闻里把孩子送进手术室的“巴克球”究竟是什么?儿童玩具怎么成了伤害孩子的“凶手”?

01

暗藏危险的巴克球

严格来说,巴克球并不属于儿童玩具。

最开始,它作为一种成人解压玩具在国外流行,借助金属球的磁场特性,可以组合出众多的造型。

但在国内,巴克球因为色彩鲜艳、玩法多样,经常被商家包装成一种开发智力、激发想象力的儿童益智玩具进行售卖。

图源:动画《磁力巴克球》 可以随意组合成房子、动物、指环手镯等形状。

给孩子买巴克球玩家长,很难想到它背后暗藏的危害。

黄豆大小的巴克球看起来毫无伤害性,但问题就出在巴克球具有强磁性。

这种看似无害的小球一旦从孩子手中跑到嘴里,就会酿成大祸

巴克球不同于传统异物,吞下肚子,就会导致磁铁吸附夹挤肠管,很难被排出。

磁铁会在消化系统中隔着肠胃壁互相吸附,持续产生压力,可能引起肠胃穿孔或肠梗阻,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

图源:GIPHY 环形巴克球粘连肠道

新闻里误食巴克球的大都是10岁以内的儿童,他们肠管壁非常脆弱。

巴克球就像一发口径5毫米的子弹,击穿了孩子的肠道。

比子弹更可怕的是,因为肠道的天然蠕动,磁力珠会随身体运动,不断变换位置,随时可能在肠管内打穿更多孔洞,造成迟发性肠穿孔或腹膜炎

因为人体肠道天然的蜿蜒,即使有X光帮助,被误吞下肚的巴克球也很难通过微创手术取出。

通常要进行全身麻醉,然后在人体长达数米的肠道内一点一点排查

即便术后成功取出,慢性肠穿孔和开刀留下的疤痕,也会成为孩子永远的痛。

图源: 央视新闻

02

被误食的巴克球

看到这,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有这么多孩子误吞巴克球?

对于没有辨别能力的低龄儿童来说,玩具的选择源于大人的选择,父母把有潜在风险的成人玩具买给孩子,是错误的开端。

在采访中,有母亲表示自己的孩子会把巴克球做成小饰品,串成手链或者耳朵上做耳环

这种玩法,本身就是在危险的边缘试探,如果此时家长没有加以制止,就很容易酿成悲剧。

对另一部分年龄稍长的孩子而言,这种误食可能和一些社交软件上的跟风模仿有关,前阵子平台流行的“穿舌挑战”,就是诱因之一。

这种“穿舌环挑战”并不是真的舌穿刺,而是用巴克球放在舌头两侧,以假乱真。

“炫酷”又不用忍受“穿舌”的疼痛,让这股模仿风潮立刻席卷全网

图源:GIPHY

美国一名十一岁的男童,因为“穿舌环挑战”而误吞巴克球,被紧急送往医院。在先后接受了两次手术后,他被切除了5英寸肠子。[1]

男童的妈妈在社交平台中写道:

“我正在噩梦中,如果这种挑战继续下去,(这种模仿)可能会杀死更多孩子,请和你的孩子谈谈,告诉他们这些(巴克球)是多么危险。”[2]

早在2012年,美国就已经出现过巴克球致伤的严重案例。

22个月大的布莱隆·乔丹意外吞下了8颗巴克球,最终被切除了大约12厘米的小肠,这导致他一生都需要通过胸管进食和通过结肠造瘘袋排泄。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在2014年7月17日针对大量频发的误食病例对巴克球进行了召回和退款。[3]

2012年,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也相继禁止了这类玩具的出口,并且相关产品的包装上也贴上了远离儿童警告标识

图源:GIPHY

但在国内互联网上,巴克球依旧可以随处可买。

并不适合低龄儿童玩耍的巴克球出现在一些“母婴店铺”里,商家还特意标注了“早教”“幼儿”、“儿童玩具”之类的字眼来提高销量。

翻看下面的卖家评论,能看出几乎所有巴克球都是家长买给孩子当玩具,更可怕的是,有些儿童很可能已经吞食过巴克球。

03

益智玩具选购指南

益智玩具的初衷本该是开启智慧。

可许多父母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根本来不及仔细甄别,凡是和益智、聪明相关的产品全都会不假思索购入。

在这种心态的加持下,父母往往会陷入盲目。

很多无良的商家就利用了这一点,把不符资质的玩具推销给孩子家长。

潮流引导、网红效应更是容易让年轻一代爸爸妈妈掉进玩具的“陷阱”。

在给孩子选购玩具时,安全评估永远是第一步。

要特别注意查看玩具包装袋上的年龄提醒标识。

图源:玩具年龄标识

图源:国家玩具标准

参考以上标识,就能把玩具的安全隐患降得更低。

今天的孩子拥有我们小时候闻所未闻的玩具,作为父母要做的就是为他们守好玩具安全的第一关,别让成长路上的伙伴变成孩子健康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