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钧扎根偏乡 努力翻转医疗生态
今年40岁的杨智钧(见图)是一名心脏血管外科医师。(杨智钧提供/林周义台北传真)
今年40岁的杨智钧是一名心脏血管外科医师,过去当兵期间,受日剧《医龙》启发,想发挥个人力量挽救生命,因而成为外科医师。有感于台湾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数年前到苗栗大千综合医院,开创心脏手术团队,并在地扎根,希望帮助更多偏远地区的民众得到及时的治疗。
回忆起从医初衷,杨智钧笑言「这讲起来蛮中二的」,喜爱英雄故事的他,担任海军期间买了日剧《医龙》的DVD到船上看,非常喜欢朝田龙太郎在病患危急存亡之际,挽救生命的举动。怀抱着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的他,便决定日后要成为心脏外科医师。
接受训练期间,杨智钧曾经连续一周都未踏出医院,分不清天黑或白昼,常累得瘫在开刀房、术后恢复室。犹记得担任总医师期间,急诊室来了一名主动脉剥离的病患,当时有人员告诉他病患瞳孔已经放大,恐怕救不回。
他不知为何,脑中飞来一个想法,拿了手电筒赶到现场,再检查发现,对方的瞳孔还会收缩,表示大脑还没死掉,还有存活的机会,便赶紧拿针,将压迫心脏的血放出。长针一戳,血就喷出,急救也同步在进行,对方马上就恢复心跳。
当时的杨智钧压着主动脉的破洞止血,一边等着主治医师。主治医师原是对他很凶的学姐,曾经把他骂到怀疑人生,但在那次手术的过程,学姐突然告诉他「学弟,换位子,这个刀你来开」,「这个人是你救的,你自己开,我帮你」,这是他人生中第一台主刀手术,也是他获得前辈传承的重要时刻。
杨智钧说,这台手术对他日后的行医影响很大。他认为,分级医疗虽然表面上有道理,但是某些情境却没有意义,苗栗地区的老人,发生大动脉瘤出血等情况,过去都得往台中送,车程得花上1个多小时,不马上处理就会死去。
台湾其实并不缺医师,但却有分配不均的问题,地区医院需要有壮年医师来发展,不能只是做part time,他希望借由在地扎根,带动医疗生态的翻转,让在地的民众及时得到治疗。他笑称自己命带「驿马」,注定要离乡背井发展、闯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