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社论:以徙木立信夯实市场信任之基

《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将于11月1日正式施行,这一最新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开启了外商投资的新篇章,其中最突出的是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这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

无独有偶,同日外商收获的礼物还有商务部、国家卫健委和国家药监局印发的《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

中国开放外资准入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近年来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不断缩短,其中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制造业领域限制措施已经率先于2021年实现“清零”。

制造业是中国开放最早的领域,更是市场竞争最充分、全球产业分工合作最紧密的领域。制造业负面清单清零,更有助于表达中国的自信和开放,更方便中国与世界对话,更能提炼对外开放的共同语境,强化中国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愿景,更能挖掘中国内需市场的潜力,从而为下一步的服务业对外开放积累丰富的经验。事实上,今年3月发布的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已成为服务贸易开放的重要抓手。

允许外资在北上广深等地设立独资医院,更表达中国积极主动拥抱世界的意愿。毕竟,医疗体系是中国诸多行业中,对外开放程度相对有限的领域,其与政府采购市场、公共服务领域的联系更为密切,中国在这一领域进行开放试点,表达的是满满的诚意,并发出中国的开放允诺坚如磐石的强烈信号。

接下来,就是让这份允诺锻造成坚如磐石的互信机制,浇灌正在汇聚的各方信心,融入中国经济现代化洪流。

开放准入的负面清单承诺,要真正让外资有感有得,需用制度安排、机制设计和运营落实,充盈各方信任。为此,相关部门需为负面清单管理的全面落实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制度和秩序保障,使政策从规划到落实,都有可信和可行的实操指南。

同时,开放准入的负面清单承诺,要真正让外资有感有得,关键不仅是政策承诺的发布和可达性,还必须真正获得行政相对人的积极响应和接受。负面清单管理本质上是对权力的行权边界进行法无授权不可为的约束,这是对权利行动自由最省力、最低成本的保护,而要让政府与行政相对人都感知到政策的可信和可行性,基于合作博弈的角度,就是要形成猎鹿博弈的合作结构。

在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合作博弈结构中,首要的是营造一个平等博弈的场景和秩序。对政府来说,就要通过自我约束,收缩自身在博弈中的选择自由。因为政府作为游戏规则设计者,本身具有在博弈中调整和改变游戏规则的权力和能力,市场主体很难有效阻止。

因此,政府通过制度和机制设计,约束自身的行动能力和选择自由,才能让市场主体相信政府做出的负面清单承诺是足信和可行的,负面清单才能真正有效进入市场主体的决策函数,市场主体才能对负面清单进行量化损益分析,从而真正让市场主体基于负面清单来布局未来。必须指出,这是政策真正与市场建立关系的唯一渠道,也是政策能够真正发挥效应的必要条件。

这就需要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设定政策的损益补偿机制和成本分担机制,以及构建对政策绩效的独立仲裁评价机制等。

当然,开放准入的负面清单承诺,要真正让外资有感有得,还需加快推进要素资源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尽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拓宽权利的行动边界和收益增长空间,提高投资边际收益率,真正让市场在所有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毕竟,要素资源的市场化改革是影响边际投资收益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务实推进这一改革,将为外商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会有效激励外商充分利用负面清单调整的利好,加大投资力度。

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如果说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发出的是一份情真意切的承诺,这份承诺要成为浇灌市场信心的信任,就需搭建一个约束权力行动自由的合作博弈结构,让政策具有稳定和可预测性,能够真正可量化为微观决策的风险,同时需加快全国统一市场建设,使从要素到商品、从商品到服务,都坚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信心来自信任,信任缘于责权利对等的契约精神,外企敢投并不仅仅因为有国民待遇和优惠政策,更是缘于投资风险的可量化,这就需要营造一个徙木立信的环境,夯实市场的信任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