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精彩球赛如一曲和谐之舞
《和谐之舞》 李烜峰 2007年 青铜 60×15×40cm 供图/中国美术馆
◎姜莉芯
在12月8日晚结束的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比赛中,中国队继2023年赢得冠军后再度夺冠。在乒乓球运动中,女性在力量和速度上与男性运动员相比没有优势,此时的取胜之道在于运动员的强大心理素质和审时度势的能力,这种赛制比以往更加能体现性别平等以及队友之间取长补短的重要性。这让我想到李烜峰的青铜雕塑作品《和谐之舞》。
今年夏天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形造贵神——李烜峰雕塑作品展”中,《和谐之舞》是展览中的一件青铜雕塑作品,上面二人“合二为一”所表现出的力量、紧张和速度,是混双赛场上男女队友之间和谐关系的最好写照。
青铜器用得最多的制作方法是范铸法——用“模范”制作出的铜器。模,是用陶土塑造出的形象;范,是在模上夯打出的形象的外壳。在这件作品中,除了青铜材质带来的历史感,更因它的制作方法,让人将和谐与永铸联系在一起。
作品中二人的躯干部分是一个整体,平衡点由女性向前的左腿和男性向后的右腿所支撑,两个人的腿部都处于大幅度跨越的姿态,这就让平衡点或是核心力量显得非常重要。如果说跨越这个动作是跨过、越过、超越界限和范围,那么平衡点就是这个奔赴的“定海神针”。尤其是位于脚下的结构像极了极限运动的滑板,让作品呈现出不畏风浪的向前和超然的境界。
从构图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点,男性的右手扶着女性纤细的腰部,左手托起女性向前的右手。女性的右臂和男性的右腿组成的对角线构图,让本来看似不稳定的对角线显得非常坚固。
男女混双乒乓球比赛的现场不仅是形式上的同构,更是对性别问题的启发。在乒乓球混双比赛中,男女运动员轮流换位,同是球桌前的主人,力量的轻重、线路的长短和转化的速度使得混双的比赛更加变幻莫测。赛场上每一个片段都能成为社会文化的投射。当男性运动员面对对方女性运动员时,任何心理上的傲慢、偏见都会让自己心理失衡,如果接二连三没有成功得分,可想而知内心的沮丧感会有多大,此时此刻尊重对手才是尊重自己,也正是比赛的关键。
就同一方的两位运动员而言,每一拍都需要做到“未雨绸缪”。比如男性运动员能否在打过去球的同时,想到如何使同伴女选手接到对方回球时不那么被动。同样,女性运动员需要考虑自己回球后,如何给同伴男选手创造出合理的进攻机会。
在配合度上,孙颖莎和王楚钦可谓模范,同是出生于2000年的两位年轻选手参加的混双比赛几乎是百战百胜,成为现象级运动员,这得益于他们之间的相处之道。弥漫在二人之间的那种和谐关系在心理建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男女混双比赛所折射出的和谐和相互扶持,是否能让我们反省现实?
科学让人类飞速进步,而运动和艺术则提醒人类在飞速进步的同时和谐共处,不忘记爱与和平才是长久发展之道。乒乓球混双比赛如此,雕塑《和谐之舞》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