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空间与动力的雕塑 舞蹈家简珮如与视觉艺术对话

舞蹈家简珮如于7月初在义大利发表新舞作《Pretend》,以舞蹈表现义大利雕塑家史特凡诺(Stefano Bombardieri)作品《犀牛》。(张晓雄摄影与提供/李欣恬台北传真)

舞蹈家简珮如在疫情间依然持续创作,曾在2020年返台隔离时,运用14天时间,完成编创作品《岛》。图为2023年演出片段。(读者提供/李欣恬台北传真)

雕塑作品的属性为静物,而美国贝西奖得主、舞蹈家简珮如透过舞蹈语言,让艺术家的作品活起来。(读者提供/李欣恬台北传真)

雕塑作品的属性为静物,而美国贝西奖得主、舞蹈家简珮如透过舞蹈语言,让艺术家的作品活起来。简珮如于7月初才在义大利发表新舞作《Pretend》,又马不停蹄地返台,和雕塑家康木祥合作,以舞蹈和他的作品对话,在鹅銮鼻灯塔前跳舞,本周末又以艺术家江贤二画作为灵感,编创作品《Pure》,原本静止不动的画作,也在她的舞蹈演出里,有了全新的欣赏角度。

简珮如表示,她在去年受邀参与义大利的DAP舞蹈节,因而有了和日本艺术家安田侃作品合作,以其作品《无意识》为创作灵感编舞,开启了她对艺术作品另一层新的想像。

今年再度受邀参加DAP 舞蹈节,又与义大利雕塑家史特凡诺(Stefano Bombardieri)合作,要以他的作品《犀牛》为创作发想,因此她找了老友、英国侯菲胥舞团排练指导张建明一起演出。值得一提的是,前北艺大舞蹈系主任张晓雄,也受邀在此舞蹈节开设大师班。

简珮如表示,义大利的DAP舞蹈节位于皮耶特拉桑塔(Pietrasanta),当地出产白色大理石,也因此是一个以工艺和石雕闻名的小镇,过去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正是第一个认识到当地石材的艺术家。

简珮如毕业于北艺大舞蹈系,2011年以实习舞者身分加入玛莎葛兰姆舞团,2012年成为正式舞者,2014年升为该团首席舞者,现为独立舞者。她在2017年曾返台在世大运演出,因此广受台湾观众关注。

近年疫情间,简珮如依然持续创作,曾在2020年返台隔离时,运用14天时间,完成编创作品《岛》,并在桃园铁玫瑰艺术节首演,这部作品反映了时代,描述疫情间人们长时间待在家里,渴望突破限制,破茧而出的心境。

此外,她也尝试担任舞蹈电影的演员,近期发表的电影《Nala》,描述一名流产女子如何从伤痛中痊愈,而故事是来自导演女儿的经历,透过舞蹈表现哀痛与悲伤,以及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