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一车一桩”?付于武:充电资源合理分配更有含金量

当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逐渐攀升,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问题随之而来。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产销数据显示,今年11月,新能源车产销分别达到45.7万辆和45.0万辆,环比增长15.1%和17.3%,同比增长1.3倍和1.2倍。1-11月,新能源车产销分别达到302.3万辆和299.0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7倍,高于前10月。

新能源车市场持续火爆,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没闲着。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70.4万台,同比增长120.3%,截至2021年11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238.5万台,同比增加55%。桩车增量比为1:4.2,当下总桩车比约为1:3.2,离《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规划的桩车比1:1的指标还有不小的距离。

那么,桩车比何时能达到1∶1,1∶1就是最理想化的比例吗?我们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付于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速度非常快,2022年还会有重大突破,到2025年桩车比可以达到1∶1,这点不用怀疑。但在逐渐靠近桩车比1∶1的目标时,也需要注意公共充电桩与私人充电桩多元化发展、充电资源合理分配的问题,例如新能源车用户无法安装自己的私人充电桩、高速公路排队等待充电长等问题,都是充电资源分配不合理的体现,车桩供需越平衡,桩车比1:1就越有含金量。

王子冬

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

当下新能源车桩车比没有达到1∶1,不是因为业内忽视了对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很多车企在卖出一辆新能源车后都会提供安装充电桩服务,但很多消费者没有安装充电桩的条件。例如,没有个人停车位,小区老旧无法接电等。可见,车企非常重视用户的充电体验,但受制于社会现状无法为用户提供服务。所以,相比桩车比何时达到1∶1,如何解决“随车配电”问题是当前整个社会思考的重点,如果“随车配电”问题能得到解决,配合当下的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基本足够解决当下充电问题。

陈全世

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

私人充电桩可提供的充电服务是1对1,公共充电桩所提供的充电服务是1对N,桩车比是否需要达到1∶1才是最合理?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看其中私人充电桩和公共充电桩的具体占比情况。可以确定的是,私人充电桩大部分以慢充为主,而且基本在夜晚用电波谷期充电,这符合新能源车节能环保的主题,应当主力推广。当下很多新能源车用户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实现“随车配电”,这个问题也是需要首先解决的。至于大功率充电桩,不仅会增加电网供电压力,还存在电流过大引发事故的隐患,所以大功率充电技术可以去研究,但现阶段还不提倡进行商业推广。

崔东树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其实,新能源车桩车比在达到1∶5左右的时候就已经足够了,未来充电基础设施的整体结构应当以私人充电桩为主、公用充电桩为辅。个人认为,家用充电桩占比应为90%,公用充电桩占比应为10%。至于十一期间,高速公路服务区排队等待充电一排就是几小时,导致很多新能源车用户抱怨,这种现象在之前就已经体现——节假日高速免费时,大家在高速公路上堵几个小时,不也有很多抱怨吗?这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是桩车比达到1∶1或普及冲、换电就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