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对俄软弱 德前总理梅克尔跌落神坛

自从俄军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德国前总理梅克尔(Angela Merkel)就成为舆论众矢之的,批评砲火主要集中在两点,为她的政治遗产蒙上阴影。(图/美联社)

德国前总理梅克尔在位时在欧洲享有举足轻重地位,被视为西方世界的守护者。不过自从俄国发动战争以来,她当年的对俄政策备受质疑,舆论竞相追究她的责任,让她的光环失色不少。

出身共产东德的梅克尔(Angela Merkel)能说流利的俄语,16年总理任内与俄罗斯总统蒲亭(Vladimir Putin)多次交手,主导俄国与乌克兰的和谈,公认是对俄国和乌克兰局势最了解的西方领袖。

不过,自从俄军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梅克尔就成为舆论众矢之的,批评砲火主要集中在两点,为她的政治遗产蒙上阴影。

首先,俄国2014年并吞克里米亚半岛(Crimea)和支持叛军占领乌克兰东部后,梅克尔为何只推动明斯克协议和欧盟的制裁,让战火暂时平息,没有进一步军援乌克兰?她是否对蒲亭过于软弱,低估他的野心?如果当年欧洲对俄国够强硬,建立足够的吓阻效果,8年后战争可能不会发生。

其次,即便俄国对乌克兰领土的野心昭然若揭,为何德国还是不顾波兰等中东欧国家的警告,坚持兴建北溪天然气2号管线(Nord Stream 2),给人只顾自己经济利益、宁愿绕过中东欧与俄罗斯打交道的印象?

尤其在她任内,德国对俄国能源的依赖持续提升。俄国出兵前夕,德国一半的天然气、煤炭和1/3的石油都来自俄国,导致欧洲在外交上捉襟见肘,失去制裁俄国的先机。

不过,持平而论,在追究梅克尔的责任前,最好先了解欧洲政治的运作原理和她权力的局限。

在德国,联合执政是常态,总理施政受政府内其他政党的制肘。梅克尔长年的执政伙伴社民党(SPD),冷战年代就主张与俄国维持友好关系,相信与俄罗斯来往、增加彼此依赖是欧洲和平的保证,这个半世纪以来的外交传统直到去年2月24日俄国出兵乌克兰才被打破。

因此,回顾德国的对俄政策,社民党得负主要责任。现任总统史坦麦尔(Frank Steinmeier)在梅克尔麾下当过两任外长,俄国出兵以来,出身社民党的他多次坦承自己错估情势,对自己不顾美国和东欧警告与俄国交好感到后悔。

同样出身社民党的嘉布瑞尔(Sigma Gabriel),担任经济部长时力主兴建北溪2号管线。他反省说,德国一直以为俄罗斯跟当年的苏联一样,即使在冷战最黑暗的年代,能源供应也没有断过,西欧显然高估了向俄国购买能源的「和平红利」。

而且欧盟重要决策需要全体成员国的同意,梅克尔影响力再大也得尊重其他国家的立场。

长年担任梅克尔外交顾问的外交官霍伊斯根(Christoph Heusgen)就说,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欧盟的制裁力道的确不够,但当时已经做到条件所能允许最强硬的程度,梅克尔花了很大力气才说服其他欧洲国家加入制裁。

战事仍在进行中,梅克尔本人不愿谈太多,仅利用少数几次受访机会为自己辩解。她坚持自己跟蒲亭打交道并不天真,虽然明斯克协议最后只是废纸一张,却成功为乌克兰争取到时间备战。

梅克尔强调自己的决策没有错,检讨时必须回到当时的时空背景来看,「没什么好道歉的」。

无论如何,蒲亭窃占乌克兰领土后没受到应得的惩罚,还继续大卖能源给欧洲,最后得寸进尺践踏乌克兰,梅克尔恐怕得负相当责任。她正埋头写回忆录,预计2024年秋天出版,届时这场战争的责任归属问题势必成为焦点。(编辑:冯昭)11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