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更不快乐 1/4大学生忧郁倾向

咨商心理师公会全联会18日公布以全台1706名大专院校学生为样本的「学生压力调查」,发现疫后的大学生25.5%可能具忧郁倾向。图为大学生在校内活动。(本报资料照片)

新冠疫情改变人民生活,对心理健康也构成影响。咨商心理师公会全联会18日公布以全台1706名大专院校学生为样本的「学生压力调查」,发现疫后大学生变得更不快乐。疫情前的大学生仅约16.3%可能具忧郁倾向,如今则提升至25.5%。心理师呼吁政府投注经费,扩充大专院校辅导中心的人力,成为学生的坚实后盾。

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咨商学系教授陈柏霖表示,疫情前多数的大学生都为「中幸福中忧郁」,其次为「高幸福低忧郁」。历经百年大疫后,「低幸福高忧郁」的错乱型和「低幸福中忧郁」的愁善型,冲进前2、3位。

陈柏霖说,这项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幸福感减低,忧郁倾向则大幅提高。台湾大学生将近36%属于中度心理健康状态,即中忧郁倾向,另有25.5%可能具有忧郁倾向,与疫情前的16.3%相比,疫后大学生忧郁倾向多了9.2%。

咨商心理师公会全联会常务理事胡延薇说,新冠疫情对大学生的影响超乎想像。在资讯爆炸的现代,现今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也与过去相差甚远,除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性、课业压力,还得在有限的时间处理大量的事务。

卫福部今年8月推出「年轻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至今服务了1.4万人、3.4万人次,其中3成评估为高风险,皆转介医疗院所治疗。胡延薇认为,除应考量扩大办理或增加次数外,若能将经费挪作扩充大专校院辅导中心人力之用,将更能给予实务现场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