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入文 陈二源成文学绿手指
陈二源以<锈病>获第44届时报文学奖,他以龟背芋染上锈病,象征家庭间面临长照问题以及变色的亲情。(陈二源提供)
作为花农之子,自己也曾身为花农,却在经历家人生病等变故后,生命转了个弯,陆续拿下新北市文学奖、桃城文学奖、林荣三文学奖和时报文学奖,陈二源如今反而成了文学园地的「绿手指」。
开始喜欢文艺,喜欢创作是大学时爱上村上春树的小说,毕业后也陆续参与过写作班,然而真正面对自己花农之子和花农的经历,却是在30岁上下,经历了祖父、父亲生病后家庭气氛巨变,「也许过去自己不喜欢这分工作而刻意逃避」,当时的陈二源从台北回到屏东,读着吴明益的《单车失窃记》特别有感,「那种想逃离现实的心情,只能借着看小说,逃进文学中!」
这两年才试着把自己从小最熟悉的花农生态写在作品中,「自己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需要时间沉淀吧!」直到32岁他才第一次把花写入小说,以获得时报文学奖影视小说组二奖的〈锈病〉为例,他以很多人家中作为盆栽的龟背芋染上锈病,象征家庭间面临长照问题以及变色的亲情。陈二源虽坦言大概其中六成源于真实经验,但仍会一直担心伤害了谁而把人物虚化,对他而言,以自己熟悉的生活和题材着手,既是面对自我的勇气,也是贴近现实的压力。
写作、投稿文学奖,则与「想像朋友写作会」息息相关,陈二源表示在自己的地域,共同写作的朋友也许不多,但在写作会里遇到了很多伙伴,「写作是孤独的,从第1个字到8000字,都是要自己面对。」然而庆幸的是在写作会中,彼此作为读者互相看作品、给建议,也不介意彼此有可能投同一个文学奖!有意思的是这个写作会里多是得奖高手,包括林楷伦、左耀元、陈泓名等,彼此还会「激烈」建议,陈二源说:「一开始会走心,但熟了会知道,对方是相信自己可以更好」。
「其实作品集拿到手时,感觉比奖杯还重很多!」陈二源形容自己拿到第44届时报文学奖得奖作品集时的悸动,他表示作品集是面向读者,而读者是面向全球,得奖后已开始担心别人会不会喜欢自己的作品,但更重要的是意识到得奖是荣耀也是责任,「这是起点,要更认真写下去!」除了持续创作,陈二源的另一个目标是要写让太太也能共鸣的作品,「文学技巧之外,更要给读者的是好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