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食就狂泻 中年人注意!这病激增5倍恐变肠癌

随着国人饮食西化及工作压力大,溃疡性结肠炎病患不断增加。( 示意图 / Shutterstock )

随着国人饮食西化及工作压力大,溃疡性结肠炎病患不断增加,由于症状与其他肠胃道疾病类似,患者常轻忽。肠道反复发炎,还可能并发大肠癌。医师举例,有一名女病患因此一吃完就要跑厕所,直到发烧昏倒住院,检查才知整段大肠都发炎,住院一个多月,经详细检查才确诊是「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

台湾发炎性肠道疾病学会理事长王鸿源指出,溃疡性结肠炎是发炎性肠道疾病的一种,主因肠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致肠道过度及持续性的免疫发炎反应。已逝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生前即为溃疡性结肠炎所苦;在台湾,一旦确诊溃疡性结肠炎,病患可申请重大伤病卡,可见这个疾病的杀伤力不容小觑。

●好发于青壮年族群 症状不具特异性难发现

王鸿源表示,溃疡性结肠炎好发于20~40多岁的青壮年族群,依据健保重大伤病登记,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盛行率14年间大幅增加5.1倍,每10万人口约有13名,发生年龄中位数为44.86岁。近年发生率及盛行率逐年上升,推测除了与国人饮食西化、环境变迁有关,王鸿源认为「国人对发炎性肠道疾病认知提升」也是原因之一。

王鸿源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症状包括持续腹泻、腹痛、血便、大便感觉解不干净等,并不具特异性,与大肠激躁症、感染性肠炎,甚至大肠癌等疾病症状类似,以致部分患者未能警觉与及时就医。

林口长庚医院胃肠肝胆科医师李柏贤指出,溃疡性结肠炎病患从出现症状到确诊,平均约3个多月的时间,「有些病患一直腹痛腹泻,可能就在住家附近诊所求医,有些病患误认自己得的是肠躁症而已,但这些症状其实是溃疡性结肠炎的急性发作,但被当做是其他肠道疾病治疗,所以平均约3个多月才可确诊。」溃疡性结肠炎常被认为是肠躁症,病患一直用肠躁症的药物治疗,「当然没有效果,等最后诊断时,病情常已很严重。」

●5大警讯 留意贫血与体重减轻

如何判断自己的腹泻及血便有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李柏贤指出,腹痛腹泻、血便、体重减轻、疲倦、贫血,是溃疡性结肠炎5大警讯,「要特别留意贫血及体重减轻,因为肠躁症不会有这两种症状。」

临床医师在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时,除了问诊了解患者过往病史、临床表现外,还会透过大肠镜检查肠道黏膜发炎与溃疡的分布,再加上病理组织切片确认诊断,排除其他感染性肠炎。必要时还需加上核磁共振、电脑断层等影像检查,才能确定诊断。

王鸿源提醒,溃疡性结肠炎除了肠道本身的症状,也因为免疫反应的关系,常常出现其他肠道外的症状,最常侵犯器官为眼睛、关节及皮肤。而且这些症状可能在确诊前已经出现。李柏贤指出,民众如果有这些症状合并3个月以上肚子痛、拉肚子、血便、贫血以及体重减轻,须尽早就医,排除发炎性肠道疾病的可能性。

●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 小心并发大肠癌

李柏贤说,溃疡性结肠炎必须持续治疗,控制发炎,否则病患可能一直反复拉肚子血便,一天拉十几二十次,许多患者需要包尿布才能安心上班上学,有人甚至要包尿布才有办法开车或搭车上高速公路,对生活品质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但溃疡性结肠炎最可怕的地方不是让人拉肚子血便,而是它的并发症,」李柏贤说,随着发病时间变长、肠道反复发炎、溃疡,并发症会愈来愈多,包括肠道脓疡、瘘管、狭窄、细菌感染造成肠穿孔,进而需要切除部分肠道,「最恐怖的的并发症是大肠癌。」

为什么溃疡性结肠炎会造成大肠癌?李柏贤指出,溃疡性结肠炎在大肠反复发炎时会进行修复,修复的过程中细胞只要复制出错,它就会变成大肠癌。「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人,比一般人罹患大肠癌的风险高1.73倍,」关键就是病患要有自觉,及早诊断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并控制发炎,「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来说,控制发炎是预防大肠癌最有效的方式。」

文章来源: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