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赛艇”11金,中国制造“艇”进亚运,走向世界
出品|本站新闻
导语:9月25日,杭州亚运会赛艇项目上最后一个比赛日,中国队以全赛程11金的成绩完美收官。而在赛艇项目场地的杭州富阳,也同时是国内赛艇、皮划艇重要研发制造基地,已经逐渐形成赛艇制造产业双循环的市场布局。一“艇”当先的背后,既有国内赛艇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亦离不开30年来国内赛艇制造业的突飞猛进。
一、国产赛艇从这里“划出”
面向前方冲刺是体育比赛的正常景象,赛艇却是唯一背向终点的竞速项目。这项“背道而驰”的竞技运动自18世纪起源于英国,发展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我国赛艇运动历史则相对较短,直到1956年中国才举行了第一次赛艇比赛,地点正是杭州。
从那时起,中国赛艇运动经历了艰难发展过程,直到八十年代开始在竞技体育的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自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引进赛艇项目以来,中国赛艇队在亚运会有着绝对统治力,共产生100多枚亚运金牌,其中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1990年北京亚运会、1998年曼谷亚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包揽了所有参赛项目奖牌。但相较赛艇队在国际赛场上成绩斐然,中国赛艇在90年代中期前都乏善可陈——由于缺乏国际交流,技术落后,此时重大比赛使用的大都是进口赛艇。随着国家体委关于“1990年起国内赛艇比赛限制进口器材”的规定,国内赛艇制造业突飞猛进。
也正是在坐落着本届亚运会水上项目场馆的富阳,以杭州飞鹰船艇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国内赛艇厂商借此机会一跃成为世界上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赛艇制造商之一,仅其一家即拥有全球17%的赛艇市场份额,连续成为四届奥运会、六届亚运会的官方指定比赛用艇供应商。每年有超过3000艘比赛用艇驶向国内外各竞技场,这一数量几乎超过其他几个国际赛艇制造巨头年产量总和。而本届亚运会上,亦有杭州康华船艇、杭州康华船艇后起之秀也进入到杭州亚运会中。
二、轻快荡起双桨背后的赛艇高科技
运动员技术水平发挥影响赛艇比赛成绩的好坏,也同样与赛艇器材的水动力性能密切相关。赛艇是高科技产业,艇身并不是越来越轻,为了公平起见,赛艇的重量都是有严格标准的,严格到以克为单位,理想的赛艇既要满足艇体结构力学和复杂动态状况下综合性能要求,又要严格控制艇体的重量——无外乎“轻”“滑”。
1)驾科技“轻舟”凌万顷茫然
从18世纪运动诞生到上世纪中叶,赛艇都由木材加工而成,后由木制材料发展到后来的玻璃钢,再发展到今天的复合航空材料。
1966年世界上第一艘复合材料的赛艇问世,以其重量轻、性能好、耐用性强等优点而逐渐占据赛艇主流。我国赛艇业自上世纪末由木质材料逐步发展到中温固化碳纤维,在艇体刚度、轻量化等方面有明显提升,但也存在加工复杂、艇体抗冲击能力差等缺点。
进入本世纪后,国内赛艇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始采用碳纤维预浸料技术制作赛艇。与传统中温固化碳纤维材料等工艺相比,以这种方式制作的赛艇重量更轻,如一艘双人双桨蜂窝结构预浸料赛艇,在达到国际最高技术指标的前提下艇中不到27Kg,而节省下的重量可以让每1000米距离速度提高近1秒,这一时间几乎成为竞技场上的“胜负手”;而艇体强度也大为提升,如果说中温固化碳纤维材料一锤下去会破一个大洞,而预浸料赛艇则只有一个凹痕。引入该技术后,一条赛艇艇体的生产周期也从过去的一月缩短至一周,这也是飞鹰船艇等国内企业每年千艇“下线”的奥秘所在。
2)“纵享丝滑”的秘密在这里
赛艇的阻力特性也同样是影响赛艇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赛艇运动,通常需要在起航阶段快速加速,以使赛艇能保持较高航速,航行中通常会面临摩擦阻力、压差阻力和兴波阻力三方面影响。由于赛艇航行速度较低(3m/s-5.5m/S),摩擦阻力往往会占到其阻力的8成以上。传统船舶为降低摩擦阻力通常会采用表面形貌减租——如设置肋条、随形波等结构。但对于赛艇而言,由于艇体要求轻薄,加装这些结构的冗余不似大型船舶;另一方面国家赛艇联会(FISA)亦规定不得在赛艇表面使用能改变水和水表层状态的任何物质和结构,对减阻剂、肋条等减阻技术严格限制。
为了进一步改善赛艇水动力性能、提高赛艇成绩,一方面本届亚运会指定用艇上,国内厂商首次采用独一无二的钢模制艇技术,克服了传统手工复合材料模具变形的缺陷,使艇体表面的平整误差从过去的0.5mm提升到0.1mm;另一方面国内科研院校与厂商“另辟蹊径”,选择在赛艇表面通过高压空气喷涂工艺喷涂上一层由溶剂、微米级金属颗粒、氟碳树脂、低表面能助剂和固化剂等组分构成的聚合物涂层,使得赛艇在整个速度段下最大减阻可达5%,从而能在FISA规则之下,更有利于运动员在起航阶段快速加速,在保持较高航速和冲刺解算降低功率损耗,提高比赛成绩。
三、赛艇竞技离不开这个“小板凳”
在赛艇运动的早期,赛艇的姿势几乎与今天公园里的划船就是坐在固定的座位上,运用手臂、背部和躯干肌肉做出拉桨与回桨运动。但在今天,赛艇的“标准姿势”则与赛艇运动早期大为不同:一改过去仅依赖上肢,而由腿部最先发力,腰背绷住将腿部及腰背的力量,传导到手部再拉动桨叶,推动赛艇向后运动。
这一套划船运动其发力有60%来自臀腿,30%来自躯干核心,有约10%来自上肢。让运动员们能全力以赴的得益于现代赛艇上的一个小部件:源于1857年美国巴布科克发明的滑座,座板下有四个能够灵敏转动的轮子,划桨时身体能随滑座前后移动,有效地利用腿部力量,使赛艇运动也开始不放过身体的每一寸肌肉,让赛艇速度得以飞跃。
滑座等一批新结构的引入使赛艇的速度不断提高,但也让赛艇面临更大的浪涛考验。为避免浪涌大量进入艇内,国内外赛艇无一例外在赛艇上引入防浪凸起结构,其中国内厂商将传的防浪板替换为与赛艇部件一体成型的防浪结构,,形成圆滑的过渡弧面,在减轻赛艇重量同时形成很好的导流作用。但其结构也限制了艇内空间,限制了运动员腿部蹬直。国内富阳船艇企业对滑座轨道结构进行优化,解决了现有装置在运动员划桨时不能够保证运动员腿部蹬直的问题。
除了配合运动员做功,滑座也关系到运动员与赛艇能否“人艇合一”。根据国家体总《赛艇器材使用规范》的要求,赛艇应按照运动员级别定制船体,但运动员身材并非“千篇一律”,在赛艇的基本参数相对固定,而如何在运动员级别所涉及的身体参数不同的情形下适应赛艇,也考验着赛艇滑座的细微之处。
为了让运动员坐的更稳当,国内厂商普遍在高端赛艇上采用了碳纤维防滑垫,在保护运动员的同时也避免滑座下轨道组易锈蚀。而国内龙头赛艇企业更引入了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滑座面板设计,消除滑座面板上会压迫神经和阻断血液流通的压力点,给运动员更舒适的划船体验;并设置有多档高度调节以适应不同体格运动员;并加大滑轨间距,在消除船体压力同时也更适合身材高大的运动员。
结语:
随着中国赛艇队在本届亚运会上再获佳绩,也让更多人看到赛艇中国制造的力量,也会带动户外水上运动成为全民运动的“新宠”。
参考文献:
[1] 海工.金牌的保障 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赛艇[J].现代舰船.2004.11
[2] 豆照良,汪家道,余峰,陈大融.聚合物减阻涂层在赛艇上的应用[J]..船舶工程.2010.5.
[3] 杭州商报.《飞鹰“艇”进亚运会》.2023.3.23.
[4] 国家体育总局.《赛艇器材使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