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才见人情冷暖 雨天扩大撑伞助厂商脱困

对此输银理事主席刘佩真在接受本报专访时,举出两个案例说明。其中一家是国内知名钢铁厂商原来向外商保险公司投保应收帐款保险,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商保险公司紧缩保险额度,降低该钢铁厂商的保险保障。这家钢铁厂商在原保险契约到期前,紧急向输银洽询相关保险业务,希望能协助接续投保,让其能获得应收帐款无法获得买主清偿时的保障。在输银同仁努力下,最后终能签订保险契约,及时无缝接轨原保单生效。另该厂商在原先外商保险公司无法获得保险额度的买主,经输银同仁多方搜集买主征信资料,交叉评估后,核予买主信用额度,让该厂商在疫情中逆势抢占先机。

另一个案例是一家国内知名上市成衣公司。这家厂商为欧美知名成衣品牌的代工公司,主要承接风险较高的赊销交易订单,其因资金规划,会将手中所持应收帐款债权出售给商业银行,然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商保险公司紧缩欧美成衣业的应收帐款保险额度,使得商业银行购买该成衣公司应收帐款债权的意愿降低,也使该成衣公司不敢贸然持续接单及出货,造成该公司外销营运大受影响,营业收入大幅降低,也不易取得资金融通;而这次则是应收帐款承购银行紧急向输银求援,洽询输银是否能投保欧美成衣产业相关买主,最后也获输银放行核予买主信用额度,该重要关节被打通之后,不但厂商因而能解决营运资金问题,承购银行债权亦能获得保险保障,等于一次帮到厂商、商银。

尽管在雨天扩大撑伞,使厂商的海外发展不致因保险公司「抽腿」而断炊,但倘若和其他国家,包括美、日、韩、中等国家的输出信用机构比较,其他国家的资本额多是输银的10几倍,甚至最高达23倍之多,且相较于其他国家在银行法中对于该国的输出入银行放款限额规范上,能作出相较于一般商业银行差异化、豁免的规定,但国内银行法对于输银在放款上限的规定,则完全比照一般商银,授信业务经营可说受到极大的制肘。

举例来说,输出入银行仅能以「代办」方式,执行国家融资保证机制,主要就是因为输银的资本额太低,受限于银行法对单一企业的授信限额,对于动辄数十亿或数百亿的绿能案件而无法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