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 领爱心便当人数翻倍
正德慈善基金会屏东站投入爱心便当发放近5年,从今年疫情三级警戒以来,每餐上门领取便当人数翻倍,志工惊讶发现,「多了许多过去从没见过的新面孔」。为协助度过燃眉之急,大伙加快发放速度,只盼对方能够饱餐一顿,有力气面对未来人生。
正德慈善基金会创办人常律法师于历年访视、济贫个案中察觉,台湾社会角落隐藏诸多贫穷的弱势族群,常常三餐不继,根据统计,每10位游民中,有3成比例一整天仅吃1餐,另外更多人是必须面临挨饿窘境。
本着济世精神,企图解决因贫苦衍生的诸多社会问题,基金会在全台22处相继成立爱心厨房,供贫苦民众用餐。
正德慈善基金会董事长演音法师表示,爱心厨房设立目的,不仅是为解决基本民生问题,因为人在饥饿状态下自然没有精力从事任何工作,然而更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大家吃出健康。
因此爱心厨房秉持的理念是,不为牟利只为公益,为让食客吃得有尊严,不经签名即可领餐。屏东站主任黄连凯直言,若依规定用餐者均需签名造册,其实可向政府申请1餐75元补助,那就不必像现在那么辛苦,不过会与成立理念相背而驰。
黄连凯说,从这次疫情就能发现,过去几年,每餐领食民众约4、50人,但从政府宣布三级警戒后的1周,人数逐渐增加,每餐都发放超过100个便当,其中不少过去不曾见过的生面孔也来排队。
黄认为,或许是因疫情失业,或减少收入的打工族,虽然不至于没钱,但也需囤粮度日,他们仍给予食客最基本的照顾及尊重,不会有过多交谈,取了便走,当然希望这些人日后有能力,也能帮助更多人。
试算每月开销,黄连凯表示,由于领餐人数变多、捐款却减少,亏损1、20万元已是家常便饭,但还是希望让爱心持续传递,也盼有更多人响应,关怀社会各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