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在大气层外击落伊朗弹道飞弹

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哈勒维(右)15日在空军基地表示,伊朗发动的飞弹和无人机袭击史无前例,将遭到回应。(新华社)

江飞宇小档案曾走访过新加坡航展与珠海航展,虽热爱军事,但并不好战,「武器是工业艺术品,最美好的武器,就是不使用的模样」

4月14日黎明后不久,伊朗对以色列发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空中飞弹与无人机饱和攻击。根据各方更新的说法,伊朗似乎发射了约300架无人机和数十枚弹道飞弹。作为回应,以色列也启动了防空系统,成功拦截了大部分空中威胁,拦截率达到99%,显然这一场矛与盾的对决,由以色列的盾获得优势。

然而,伊朗也发布了捷报,因为仍有一些飞弹和无人机成功击中目标,特别是内盖夫沙漠的拉蒙空军基地(Ramon airbase)。报导称,这一些弹道飞弹和无人机,绕过以色列的防御系统,造成以色列小程度的损失,还有几名平民受伤。

在这一连串的飞弹打击与拦截过程中,以色列的箭三飞弹(Arrow3或hetz3)实现了它们的首次实战。一段流传社交媒体的影片显示,一个「彩色气球」在黑暗的天空中短暂闪耀然后消失,被为是箭3飞弹在大气层外拦截伊朗飞弹的瞬间。

「大气层外拦截」是拦截高度在离地表100公里以上的空域,以专业的术语来说,地球大气层的终点是地面以上100公里处,这处空气已稀薄到飞机无法有足够的升力,被视为「地球高空」与「太空」的边界。任何发生在该界之上的拦截,就被视为大气层外拦截。

弹道飞弹发射后,遵循的轨迹会先脱离地球大气层。这被称为导弹的「中途阶段」,在这个阶段飞弹处于最高的位置,还未释放多目标弹头。理论上,此时是最佳拦截时期,因此各个防御系统都会尝试大气层外拦截,要是慢一步,开放释放多目标弹头,摧毁就相当困难了。

不过,大气层外拦截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操作。首先需要高能雷达与卫星,侦测来袭飞弹。然后,地面雷达与其他感测器必须有效的持续追踪与瞄准,引导发射拦截飞弹。第三步,拦截器必须飞得比弹道飞弹更快,才能赶的上目标。打击目标还需要足够的动能与破坏力,其难度堪比「一颗子弹击中另一颗子弹」。

这场以伊冲突,是首次在大气层外拦截弹道飞弹,也就特别值得研究,因为在此之前,大多数的拦截都是理论上的,仅限于模拟或演习。

以色列「箭3」是一种大气层外反弹道飞弹,由以色列航空工业(IAI)和波音公司共同开发,可以看作是以色列和美国合资企业的成果。它采用「动能击杀」的方式,直接与目标碰撞以将其摧毁,也就是它没有爆炸弹头,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减少击毁后的碎片数量,但是更讲究准确率。类似的设计也出现在THAAD「萨德」系统与PAC-3爱国者3型。

「箭3」拦截系统也设计与美国雷达系统搭配使用,可增强其侦测和追踪能力。这种与美国系统的互通性不仅增强了以色列的防御能力,也为全球飞弹防御架构做出了贡献。

这次是箭3的首次太气层外拦截,但并不是它第一次击落弹道飞弹。早在2023年11月,以色列就宣布「箭3」飞弹,在红海上空成功拦截了一枚弹道飞弹。据以色列消息人士当时透露,这枚飞弹是叶门叛乱的胡塞武装组织所发射的。该组织为了表达对哈玛斯的声援,并转移以色列对其在加萨军事行动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