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體質問題?各種偏方撩落去 患者病情反加劇
异位性皮肤炎患者常与「过敏三兄弟」随行,即气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示意图/ingimage
9月14日是世界异位性皮肤炎日,异位性皮肤炎病友协会对病友进行调查,发现医师与患者对于病况的认知存在落差,病友被医师认定为中重度的比率为4成,但自我评估为中重度者达5成。协会理事长、台大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朱家瑜说,医师主要评估病灶与外观,但异位性皮肤炎的症状影响生活品质,导致医病认知落差。
调查显示,被医师认定为中重度的4成病友,在治疗后经过4次追踪后,仅剩下一成为中重度患者。朱家瑜表示,病友接受标准治疗,可改善病况,9成病人可以没有症状,生活品质获得改善,可以正常求学、交友,虽然异位性皮肤炎无法根治,但可以控制很好,让别人根本看不出来。
朱家瑜提到,异位性皮肤炎患者常与「过敏三兄弟」随行,即气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接受调查的病友当中,16%曾罹患气喘、45.4%曾罹过敏性鼻炎、7.1%曾有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常认为异位性皮肤炎是「体质问题」,以各式偏方、中药调养,症状却因此加重,例如曾有患者因擦茶树精油引起严重过敏反应,也有病友吃家人炖煮的蛇汤,但效果不彰。
至于异位性皮肤炎的治疗,朱家瑜说,95%患者需要使用局部外用药膏,其中近9成使用标准治疗的外用类固醇药膏;口服用药以抗组织胺最常被使用,约85%;不过,有七分之一患者使用不被建议的口服类固醇,新型口服药则有15%病人使用。
朱家瑜说,符合资格的中重度异位性皮肤炎患者,健保给付使用生物制剂针剂或口服小分子标靶治疗,临床上医师会依照病患需求,协助做出选择,一般来说口服药物效果较快,但停药后容易复发,针剂则在施打6至12个月后,可延长注射时间达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