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醯胺酚還是普拿疼?處方箋不再有商品名?診所協會全聯會盼健保署懸崖勒馬

诊所协会全联会副秘书长施朝仁表示,健保署应该重新评估处方笺取消商品名一事,不要因为现在缺药问题就贸然改变。本报资料照片

卫福部推出处方笺大变革,预计明年4月起,牙医诊所试办处方笺上不会有药名、商品名,只剩成分名称,至于是否全面推广,则视牙科试办结果。诊所协会全联会副秘书长施朝仁表示,健保署应该重新评估,不要因为现在缺药问题就贸然改变,并从医界、民众、政府端,分别提出3项担忧。

施朝仁说,从医界角度,为配合健保署将部分原厂药替换学名药,医师都愿意向民众解释药物可替代性来减轻民众疑虑,但是如果要解释成分,面临复方药品,民众询问改变「主成份」药物对病情是否有影响,医师对未知「次成分」难以掌握,难保不会有其他并发症。

施朝仁以降血压复方药品为例,药品主成分虽是降血压,但是其他成分可能会让气管收缩,对于有气喘疑虑的病人就会是威胁,如果主成分换药,产生的并发症或是其他责任应该由谁负担?

若以民众角度,施朝仁说,民众在医药知识属于相对弱势,政府跟医界应该是要把最重要、简单的资讯跟民众宣导,而药品成分复查难记,如果因此造成民众用药错误也不是大家乐见。「最简单的退烧药,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有几个民众记得?」,但是大家听过知名商品名称「普拿疼」。

最后,以政府角度,施朝仁表示,近年力推分级医疗,好不容易在民众心中建立「小病去诊所、大病去医院的观念」,若是让民众因为处方签不写药名,让民众又加深大医院、医学中心的药比较好观念,反而让分级医疗推动开倒车。

施朝仁说,民众若是到诊所就医,拿着处方笺到邻近药局领药,但是领不到习惯的药物或是指定药品,可能又会再回到大医院。「杀头生意有人做、赔钱生意没人做」,在健保药价不断调降下,造成药物不齐全才引发缺要等问题,应该是要从根本解决,并且重新评估此措施,并非开个会就贸然推动。

健保署规画10月起自牙医诊所开始,第一阶段针药品处方笺开立时,医师若于药品后方注明不可替代字样,必须说明原因,方便社区药师调剂。预计半年后,第二阶段须将药品处方笺改为成分名,以利打破原厂药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