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螃蟹也没卖每张蟹券净赚440元 送礼经济太容易割韭菜
大陆澎湃新闻23日报导,中秋之后,菊黄蟹肥,大陆「螃蟹券」应运而生,但是,很多收礼的人,拿到蟹券后不会去提货,而是转卖给需要吃螃蟹的人。(示意图,新华社)
大陆澎湃新闻23日报导,中秋之后,菊黄蟹肥,大陆「螃蟹券」应运而生,但是,很多收礼的人,拿到蟹券后不会去提货,而是转卖给需要吃螃蟹的人。一些蟹老板发现其中商机,反正有些人不提货,就多发一些券。备2000箱货、发6000张券,1/3来提货,其余2/3,也能赚发券的钱。「蟹券经济」因此诞生。
报导分析,首先是蟹老板发行自己的螃蟹券,比如,每张面值500元(人民币,下同,约合新台币440元)。印好了螃蟹券,老板就卖给管道,像是礼品公司、水产生鲜、超市零售等等。卖价肯定不能按面值计算,打个八折,400元卖给管道。这个时候蟹老板手上有了400块。
管道再按500元面值出售,卖给送礼的甲,甲买了送给乙,乙不喜欢吃,或者收了很多券,就会想办法变为现金。正好,市面上有人收螃蟹券,甚至卖的人正在收,收购价格当然要打折,按面值对折,250元收。收了券之后,管道可以拿着券去找蟹老板提货,但更简单的办法,是找蟹老板按300元回收。
经过这一轮。蟹老板最初400元在手,拿出300元回收,相当于赚100元。管道最初付出400元,出售给送礼者500元,相当赚了100元在手,再掏250元去收购蟹卷,相当于倒拿出150元,最后,从蟹老板手里拿到300元,一共赚150元。
报导指,这只是基本逻辑流程。实际上,市场更为复杂,蟹老板往往是赊销,管道拿到客户付款后才打帐,还有一些折扣的问题。但基本上,这就是超发的逻辑。一只螃蟹没有,透过一张蟹券,蟹券商家稳赚100元,管道赚150元,收礼的人得到250元。这些钱,全是送礼的人出的,加起来正好一共500元。
所以,「一只蟹没卖就能赚100」这种「期货螃蟹」、蟹券运行的逻辑,表面看起来是螃蟹经济,实质上已经演变成了金融经济。蟹券商家承担的是出票以及贴现的功能,而这套经济逻辑能够持续运行的基础在于并不是所有买券的,或者所有持有蟹券的人都会兑换现货螃蟹。有人买蟹券不是为了自己吃,而有人拿到蟹券也不是为了吃,这背后实际上还是畸形的送礼文化所导致的送礼经济。
报导称,现在社会上仍然有回收高档烟酒的生意,还能上门回收,根据酒水的酒精度数、容量、年分、品相,给出不同的价格。显然,这也是送礼经济的一种。但相比螃蟹券,烟酒为载体的送礼经济,是非标准化的,存在鉴定,以及运输等环节,耗费更高。所以,螃蟹券,乃至礼品券,是一个比较好的送礼载体,还会继续存在。
人情往来并不是中国所特有的,实际上在国外,参加朋友的聚会也会带一些实用的小礼品,但是能把送礼演变成一种特色经济,这却是罕见的。一只蟹没卖都能净赚100元这种事情,之前类似的月饼券也讨论过多次,但不管是蟹券还是月饼券,其背后都是同一套逻辑。
报导评论,其实,如果只是民众之间相互的人情往来,蟹券方便了送礼需求,也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但问题就在于,往往这些收礼的人,可能具有某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权力。送实物的时候,不方便邮寄,当面送东西显眼,也不方便,直接送钱,更不方便,也显得俗气,有了螃蟹券之后,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送礼文化背后实际是一种腐败文化,送礼经济背后也是一种腐败经济,而不管是月饼券还是蟹券这种能够持久运行,多年来还未见改观的经济场景,其中也不可避免有着腐败的参与。
报导指出,虽然蟹券商家会超发蟹券,各类平台上对螃蟹券的投诉也集中在兑换困难上,但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会让这些投机取巧的商家被淘汰,需要警惕的不是蟹券的超发,而是蟹券经济背后潜藏的腐败气息。或许只要彻底消除了腐败,蟹券这种代币会越来越回归其原本的价值,像「一只蟹没卖就能赚100」这种事情才会消失吧。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喝酒过量,有碍健康!
★中时新闻网提醒您:酒后不开车,安全有保障
★吸烟有害健康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戒烟专线:0800-63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