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婚姻媒合商机大 C2C、B2C都比不上B2G
▲印度有90%的婚姻是由父母安排,但也因此造就出一股大商机。(图/视觉中国)
作者:阿里巴巴前副总裁 波特.埃里斯曼(Porter Erisman)摘自:《勾引六十亿个买家》
●精选书摘
印度电子商务的兴起──B2G
我第一次到印度是在2000年,和马云一起到新德里(New Delhi)去参加一场网际网路研讨会。数千名长幼皆有的当地民众,来到博览会场地,听专家讲解这项令人兴奋的新科技。印度人对网路的兴趣,甚至大于我在中国见过的情景。
虽然自1995年8月起,网路就已经出现在印度,但基础建设程度远远不及民众的热忱。我们的五星级饭店就没有网路服务,拨接网路缓慢又昂贵到让人痛苦万分。或许正因为如此,尽管他们对新科技的迷恋情怀相当普遍,但真正上网的只有约500万名印度人,不到总人口的1%(印度全国只有570万台个人电脑)。
现在看起来很疯狂,但这种低到惊人的普及程度,却完全不减电商企业的决心。而且就和在中国一样,他们认为最可行的就是B2B(企业对企业),借此帮助孤立的公司,觅得贸易伙伴。
最早采行B2B的公司,由比齐.柯斯拉(Bikky Khosla)创办,他从1991年就开始出版出口商黄页(Exporters Yellow Page)。当马云在介绍他的中国黄页怎么连结中国出口商、国外买家时,柯斯拉就想到要利用网路,让印度出口商为自家商品找到卖家。1996年,他创立B2B网站TradeIndia,让印度出口商有个平台,向全世界推广自己。无数其他同类企业来了又走,但TradeIndia仍存活到今天。
同时,印度的创业者也想到,他们可以把这项科技,应用于改善其他类型的网路平台,却不是1996年时最具吸引力的C2C(消费者对消费者)或B2C(企业对消费者),而是B2G──新娘对新郎(Bride to Groom)。这是由于印度报纸经常收到大量的分类广告,都是父母为自己的儿子、女儿寻找合适的对象,于是脑筋动得快的人就建立婚姻媒合网站,让搜寻更简易、更有效。印度有90%的婚姻依然是由父母安排,这是个很大的商机,如今依然。
这些网站提供详细的个人资料,包括工作前景、薪水、教育程度、种姓阶级、宗教及饮食禁忌,当然还有身高、体重与种族,方便父母亲能立即搜寻。比如要找一位婆罗门阶级、有初等教育程度、会说泰米尔语的新娘,这样就能省去大把时间。
不用说,婚姻媒合网站在印度大受欢迎,今天有无数网站是专门针对某些地区、宗教和社会阶级,甚至还有持有签证可以在美国工作的、鳏夫、寡妇、离过婚的人等。根据国际咨询公司美商弗若斯特和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统计,约有360亿美元的市场。
这似乎和电子商务的基本营收,也就是在网路上买卖商品,完全没有关联,但其实它说明某项重要的观念。
寻找合适的对象需要高度信任,在传统的婚姻媒合方式中,信任通常建立于既有的社会关系,但网路在此过程中介绍更大量的陌生人,也制造出对信任的挑战。「婚前侦探」这种行业随着婚姻媒合网站而出现,以填补信任的鸿沟。这些第三方侦探会跟踪与调查潜在的婚配对象,再向委托的父母确认档案中的这个人,确实是他们想要的人。
婚姻媒合网站的兴起,证实印度网路环境中缺乏信任的问题,可以被克服。如果提供新娘和新郎的网路平台,能成功填补信任鸿沟,那么商品买卖的平台一定行。
差不多这个时候,一家最早的电商企业Baazee 也看出这一点。
★本文经大是文化授权,摘自《勾引六十亿个买家》
★ 版权声明:图片为版权照片,由CFP视觉中国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CFP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