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前外交官曝秘辛 曾斡旋放弃金马促台海停火
印度前外交部次长顾凯杰(Vijay Gokhale)。(资料照/美联社)
印度前外交部次长顾凯杰最近撰文,披露印度政府早年在台湾海峡危机期间为促成停火,穿梭美、中两国外交斡旋,提出台湾放弃金、马换取台海停火的构想,最后因三方互不信任而未竟成功。
顾凯杰(Vijay Gokhale)曾出任印度台北协会会长及印度驻中国大使,2018年至2020年接任印度外交部次长,之后退休,现为「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印度分会(Carnegie India)的非常驻研究员。
他最近撰写题为「下一场台海危机爆发前,印度该做什么?」(What Should India Do Before the Next Taiwan Strait Crisis?)的分析文章,刊登于卡内基印度分会的网站上,依据外交档案,回顾印度在1950年代台海冲突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台海和平与印度的关联。
顾凯杰写道,印度独立后与南京政府建立关系,但1949年国民党溃败,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认为国民党已无力回天,于是对可能接管中国的中共政权拟出4个外交选项:拒绝承认、实质承认、有条件法理承认以及完全法理承认。
印度征询英国的意见,英国政府认为,不承认中共政权将损及西方国家在中国的利益,美国则是于1949年10月提醒印度勿做仓促决定,因为中共政权未必愿意继承中国的国际义务。
但尼赫鲁相信,美国的立场终究会软化,而于1949年11月17日决定完全法理承认中共政权;同年12月30日,新德里与台北断绝关系,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顾凯杰分析,印度政府当时权衡利弊,相信与邻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符合印度的长远利益及当时的亚洲地缘政治局势。
他写道,1954年第一次台海危机在金门爆发,尼赫鲁于同年10月在北京会晤中共领导人毛泽东,毛泽东称美国与蒋介石正利用离岛伤害中国,尼赫鲁推断,中共主要对台湾控制的离岛感到芒刺在背,因此解决离岛问题或许能避免一场更大的冲突。
在此思维下,尼赫鲁政府于1955年和1958年的两次台海危机中,均曾就台湾放弃金、马以换取台湾海峡停火的构想,在美、中两国之间进行斡旋,但都因美国不信任印度、中国猜疑印度而未能收效。
印度为促进与台湾之间的经贸交流,1995年与台湾互设代表机构。同年第3次台海危机爆发,由于才刚在台湾设点,新德里为降低政治敏感度,这次选择保持沉默,以免落入中国口实。
此后,台印度经贸关系稳定发展,2003年印度开始派遣在职外交官驻台,双方多年来也签署避免双重课税、民航通航以及投资保障等诸多协定,台湾的南向与新南向政策,进一步提升了与印度的交流。
顾凯杰也写到,1949年印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时,文件上全无提到所谓的「一中政策」;中国直到1996年才首度对印度提到「一中政策」,原因可能是为确保印度在台湾设点,双方交往不会扩大至政治层面。
1996年至2009年期间,印中之间至少4次在双边或联合声明中提到「一中政策」,但自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之后,认为中国并不尊重印度的主权,因此公开宣布除非中国承认「一个印度」,否则印度不会再提「一个中国」。
顾凯杰写道,依前两次的台海危机来看,早在1950年代,印度就已把主权议题与台海和平分开看待,「台海之事即印度之事」(what happens in the Taiwan Strait is India's business)的政策得到确立。
他在文中说,直到今日,这项政策依然适用,因为台海一旦爆发冲突,势将影响印度的安全与经济。而印度政府作为印太地区重要国家,应设想如何出力缓解紧张、避免战争,并尽早拟定对策以因应万一情势失控爆发战事的情况。(编辑:韦枢)112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