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嵩山的少林宗师,被人称为少林活拳谱,他否认释永信不会武功

他是行走在山野间默默无闻的赤脚医生,他是受人敬仰却隐居嵩山的少林宗师,他是素有“少林活拳谱”之称的少林传承者,他,就是郝释斋。

尽管他的一生拥有各种各样的头衔,但是谁也无法否认,作为一名少林俗家弟子,他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悲天悯人。

少林活拳谱

众所周知,少林寺的嫡传弟子均以“释”为姓,而郝释斋虽然名字之中也有一个“释”字,但他却并非是完全的佛门中人。

郝释斋出生之时,社会动荡,民间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还很困苦,为了补贴家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助父母下田耕种。

少林寺作为历史悠久的佛家寺庙,经过多年的演变发展,逐渐壮大,因此周围村庄里的人,如果实在生活贫苦活不下去,也会将家中的孩子送到寺庙中剃度出家,既能供奉佛祖,也能勉强活下去。

郝释斋的父母也曾想过将儿子送到少林寺剃度出家,但是这个提议却被郝释斋拒绝了,而他拒绝的理由也并非是不愿斩断三千烦恼丝,而是担心自己走了,家中田地里的活无人能干。

不过,郝释斋自幼喜欢医术和武艺,或许是因为出生时国家正值战乱,年幼的郝释斋亲眼目睹了太多的生离死别,所以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保护别人。

不过,当时的郝家连一家人的吃喝都不能完全保证,父母又哪里有多余的钱为他延请名师,后来,还是在邻居的提议下,郝释斋的父母带着他来到少林寺,拜了当时的少林方丈释行正为师,做了少林寺的俗家弟子。

这样一来,郝释斋不仅能跟随师父一起学习医术和武艺,而且还能继续住在家中做农活,以此来减轻父母的压力。

方丈释行正虽然私下里十分和蔼,但是在教育弟子方面却十分严厉,即使是俗家弟子也不例外。

更重要的是,郝释斋还是一个练武的好苗子,这就不得不让释行正更加重视起来。

因此,在师父的训练下,郝释斋的少林基本功练习地非常扎实,再加上他根骨奇特,领悟力又远超常人,使得释行正更是满意,不仅将自己的全部武艺倾囊相授,更将少林寺中保存的各种拳谱全部教授给他。

而郝释斋也没有辜负他的栽培,经过数年的训练,郝释斋的一身少林功夫使的虎虎生风,加上他经常通宵达旦地看拳谱,背拳谱,他对少林功夫的理解更是远超他人。

因为郝释斋的记忆力惊人,他所看过的拳谱几乎都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因此时间久了,大家也笑称他为“少林活拳谱”。

学医救人,慈悲渡世

在功夫小有所成之后,郝释斋又萌生了想要学习医术的想法,因为在当时的农村,求医问药依然是很多百姓消费不起的“奢侈”行径,郝释斋想,倘若自己能够习得一两分医术,就能为乡亲们解决很多困难了。

而郝释斋的师父释行正在得知了他的想法之后,也对此表示了支持,并且他还引荐郝释斋去了当时一位有名的大夫李保山身边学习医术。

而释行正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郝释斋不要在学习医术的时候将自己学的功夫落下,要知道,真正的少林功夫都并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能够习成的,只有从始至终地持之以恒,才能在武学上有所进益。

就这样,郝释斋开始跟随李保山一起学习医术,而李保山在得知他学医的初衷之后,也对这个弟子十分欣赏,毕竟,出身贫苦却依然能够不忘初心,这是一位悬壶救世的大夫不可或缺的品质。

于是,此后数年,郝释斋一边跟随李保山学医配药,一边遍读拳谱,苦练武艺。

学成之后,周围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他既身怀武艺,又懂医术,因此纷纷慕名来求医问药,而郝释斋不仅不收医药费,甚至还经常免费赠药给穷苦乡邻。

久而久之,他的名声越来越广,大家都知道少林寺有个俗家弟子,不仅武功不凡,而且还有一颗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

因为郝释斋家中也并不富裕,平日里也只能靠耕种度日,因此,为了能让更多的穷苦百姓治的起病吃的起药,他除了募捐赠药之外,还会在住的地方种上一些普通的草药,用以义诊时免费赠给患者。

生于困顿,却依然能尽己所能,渡尽世人,怪不得诸多少林大师称郝释斋虽未在佛门,却心在佛门了。

广收弟子,有教无类

郝释斋一生之中一心向善,他不仅自身功夫过硬,而且还教授了一大批优秀的弟子,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少林寺第30代方丈释永信。

释永信16岁时就来到少林寺中拜师,他最初是想要拜当时的少林方丈释行正为师的,但是彼时释行正已经失明,无法再教授他,于是,释行正便把教导释永信的事情交给了郝释斋,希望由他来代行师父之责。

因此,尽管从少林弟子辈分上来说,郝释斋与释永信是师兄弟关系,但是因为释永信入寺之后就一直师从郝释斋,因此,俗世意义来说,郝释斋也算是释永信的半师了。

后来,释永信接任少林寺方丈之后,因其甚少在人前显露自己的少林功夫,因此,久而久之,就有一些流言蜚语传出。

这些流言蜚语皆意指释永信根本无法胜任少林方丈之位,因为他根本不会少林功夫。

这些谣言很快传到了郝释斋的耳中,他很快公开为释永信辟谣,郝释斋称,自己教授释永信功夫,几乎都在晚上,因为少林功夫的传授一般是不能有第三人在场的,一是为了保密,二则是为了学武者能够更专注。

彼时,郝释斋成名已久,而且一直隐居在嵩山,平日里更是低调,只一心向善,因而他的话得到了大部分人的信任。

为了让更多人的知道,释永信确实身怀少林功夫,郝释斋进一步解释道,释永信不仅达摩杖练得出神入化,就连他的软功也是弟子中名列前茅所在,年至不惑依然能够劈叉下腰,这样的功夫并非三两日能够练成的。

郝释斋曾说,“有我郝释斋在,谁敢怀疑释永信不会武功!”

也正因为郝释斋的力挺,释永信无法担任少林方丈的谣言才渐渐平息。

对此少林文化研究学者岳晓锋撰文称,“从清末到上世纪80年代,少林寺附近的民间拳师练功和授艺大多选择夜间进行,地点也多定在坟地或野树林等僻静之地,一为专心,二为避人。”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郝释斋所言非虚。

而释永信担任少林方丈之后,不仅为传播佛法,导人向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也将少林拳法发扬光大,或许,他也是希望以此来回馈郝释斋对他的支持。

隐居嵩山

郝释斋成家之后,便和妻子一起隐居在嵩山,尽管当时他已经声名鹊起,却依然过着十分朴低调的朴素生活。

平日里,郝释斋就和妻子一起在院子里种种菜,挑挑水,做一些耕种的活,一旦有时间,他们就会下山走村串巷地义诊。

周围村子里的人都知道这夫妻俩的习惯,因此家中如果有生病的人都会早早地在村口等着。

除了义诊赠药,郝释斋也经常会给一些慕名前来的学艺者一些指导,因此,时间长了,很多全国各地的武术爱好者都会来到嵩山,以求郝释斋的教导。

郝释斋几乎从不把人拒之门外,他始终将所有慕名而来的学艺者都当做自己的“弟子”一样教导,不藏私,也不区别对待。

只是,在这些弟子当中,也不乏一些半途而废者,而对于这部分人,郝释斋也从未指摘过他们,在郝释斋看来,选择与坚持都是每个人的选择,他只做自己能做的,并不会将自己的想法强行施加给别人。

或许,也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接受过他教导的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忘怀郝释斋对自己的影响。

拒绝质疑,收女弟子

而除了释永信之外,郝释斋还教导过许多非常优秀的少林弟子,其中,不乏女弟子。

也许会有人疑问,少林寺不收女弟子,这是一直以来的规矩,郝释斋虽然并未剃度,但是他作为少林寺的俗家弟子,却为何会收女弟子?

其实,少林寺不收女弟子,并非是性别歧视,只是因为少林寺中都是男子,女子来到此处寺庙无法更好地照顾,因此,即使有慕名前来拜师的女弟子,少林寺要么建议其做俗家弟子,要么会举荐她们前往其他庵堂。

释行正担任少林方丈时,就曾拒绝过一对前来拜师的姐妹花,这对姐妹花出身贫苦,之所以想到少林寺拜师,一是为了学习武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要一个容身之所。

然而,她们并不知道少林寺不收女弟子的规矩,因此,当她们风尘仆仆,满身泥泞地敲开了少林寺的大门,得到的答复却是拒绝时,这两人几乎都绝望了。

随后,少林方丈释行正感念她们一心向佛又居无定所,便把二人交给了隐居嵩山的郝释斋夫妇,希望由他们来教导这对姐妹花。

于是,就这样,这对姐妹花来到了郝释斋身边,郝释斋既可怜她们的身世,也为了履行对师父的承诺,于是便收下二人为弟子,将其视作亲生女儿一样教导。

郝释斋不仅为二人取了法号为释永贞和释永梅,而且还悉心教导二人功夫,在他的教导下,后来这对姐妹花的功夫比很多少林寺内的僧众还要好上不少。

当时,因为郝释斋收了这对姐妹花为弟子,寺庙中还曾传出不少风言风语,而郝释斋在听到这些谣言之后,毅然决然地站出来正面怒斥,他称:

“女子本就不易,她们不过想求一块清白之地栖居,为何要遭受这些非议。”

面对谣言,郝释斋毫不在意,他坚信只要心中光明磊落,就无人能够将其拖入泥沼。

因此,在这之后,他在教导释永贞释永梅二人时,态度一如往昔,丝毫未变,他对妻子说,自己一日为师,就应当做好终身为父的准备。

而后,释永贞和释永梅有一日在家中劳作,几个无赖翻墙入院,以为院内只有两位弱质女流,这几个无赖本想要行不轨之事,却没想到,被释永贞和释永梅姐妹二人打了个落花流水,不住地求饶。

而经此一事,郝释斋认为释永贞和释永梅二人功夫已经小有所成,加之自己与妻子隐居在山间,地处偏僻,不是常居之所,于是便决定将这姐妹二人送到初祖庵生活。

释永贞和释永梅二人考虑一番之后便答应了,她们既是为了让师父安心,也希望让师父免受谣言侵扰。

随后,姐妹二人来到初祖庵借居,她们姐妹俩每日在初祖庵担水劈柴,烧火做饭,过着与世无争的清淡生活,而隔三差五的时候,郝释斋和妻子释永凤老两口就去看望她们姐妹。

据释永贞和释永梅所说,郝释斋既是她们的“师”,也是她们的“父”。

再后来,平顶山香山寺本禅大师来少林寺为释永梅剃度,而后到五台山受戒。

郝释斋虽然并未剃度出家,但是其一生桃李无数,甚至其中不乏很多专为学习武术的后辈,而郝释斋对前来拜师的人几乎来者不拒,他只要手有余力,都会尽可能地予以教导,可谓是有教无类了。

提起师父,郝释斋的弟子们个个都是钦佩不已。

“我们都是叫郝师父为爹,年轻时都是天不怕地不怕,可是通过师父的教导,什么都改变了。”

“要不是当年俺爹的收留,估计俺现在这些师兄弟早有一部分走上了歪门邪道。”徒弟周明杰说。

提起郝世斋老人,大家说得最多的三个字就是:“大好人……”

郝释斋一生,虽未入佛门,但终生行善,成为无数少林人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少林宗师”。

2014年3月13日中午14时13分,郝释斋在高速回登封的路上突遭车祸,不幸溘然长逝,终年84岁。

而与他同行的老伴也在同一时间被送入了抢救室,三儿子腿部骨折,入院治疗。

那一天,登封市实验高中东侧,无数慕名而来的求医者直至夜幕降临,也未曾等来他们的“医者”,那位眉目和善的少林宗师,再也不会风雨无阻地出现在任何一个诊疗点。

义诊多年,郝释斋唯一一次失约,是因为他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或许,这位善良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最让他遗憾的是未能告诉那些还在等候他的人一句“别等了,来不了了。”

世人对其评价

郝释斋过世之后,无数人悲痛不已,尤其是曾经接受过他义诊赠药的普通人,他们其中大部分没有什么文化,在他们眼中,郝释斋做了一辈子的好事,就应该有福报,如今这位老人已经离开,这些曾经受过他恩情的人只能寄希望于来世了。

从年幼师从方丈释行正学武,再到后来学医授人,郝释斋一直践行着自己年少时的信仰。

就连最后离开,也是在义诊的路上。

对于他的众多“弟子”们而言,郝释斋的离开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毕竟在无数人心中,郝释斋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盏明灯,如今,明灯已灭,黑夜漫漫,如何独行?

如今,释永信带领着少林寺一路蓬勃发展,他将少林寺打造成了一块金字招牌,吸引着五湖四海的人。

而郝释斋的家人,在郝释斋离世以后,又回归到了平静恬淡的生活当中。

当年,郝释斋带着子女、外甥和外甥女们到少林寺帮助耕作,行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在他离世以后,子女外甥等人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他们会相约在一个时间,去少林寺做善事,看着人来人往,郝释斋的孩子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他们始终记得郝释斋的教诲: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以后如何,他们没有多言,也没有多虑。

多年的教育,让他们演成了随遇而安的豁达性格。

2022年的除夕之夜,一家人聚在一起,专门预留出了一个空位子,倒上一杯热茶,然后默契的站起身朝着空位敬上一杯,随后开始就餐。

是传承,是过往,也是郝释斋的家风和教育。

参考文献:

郑州晚报 2014-3-28 《少林宗师郝释斋突遇车祸离世 追悼会在登封举行》

青年网 《释永信恩师郝释斋:释永信身怀绝技鲜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