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大到不能倒之是非对错

▲ 瑞银集团于今年5月31日,宣布对瑞士信贷的历史性收购圆满完成。(图/UBS官方网站)

● 丁学文/金库资本管理合伙人兼总经理

今年5月31日,瑞银集团(UBS)历经周折,终于宣布对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的历史性收购圆满完成。随着Credit Suisse在苏黎士完成注销,这个独立实体也就正式消失不见了,我想,对于曾经参与1990年代跨国性金融机构盛世的台湾金融从业人员来说,肯定充满了不胜唏嘘的感叹。所谓的「银行大到不能倒」也在这个收购案落幕后,成为瑞士政府最尴尬的一个未答题。

从2023年6月开始的这个收购计划之所以能够落幕,当然得力于瑞士政府的支持,收购之路虽然困难重重,但瑞银集团仍然在这桩交易完成后,顺利让自己在欧洲和亚洲的事业版图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但微妙的是,《伦敦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FT)却在收购达成前一个月出现了一份报导,报导宣称瑞银集团的行政总裁Sergio Ermotti在瑞士一间大学演讲时忍不住表示,香港、新加坡及美国都在积极争抢瑞士的离岸财富管理龙头地位,而且取得了重大进展,所以这桩象征「银行大到不能倒」的收购案,其实让瑞士已经大伤筋骨。

现在的问题是,从美国矽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到瑞士Credit Suisse的接连爆雷,我们应该怎么看待「银行大到不能倒」的说法?

人们对瑞士金融监管稳健已有担忧

▲ Credit Suisse爆雷,引发了人们对瑞士金融监管稳健与否的担忧。(图/路透)

长期以来,瑞士在金融领域的稳定声誉一直是全球银行家和富人的最佳避风港。但现在,疑虑确实开始蔓延。Credit Suisse的倒闭最是令人尴尬,其爆雷引发了人们对瑞士金融监管稳健与否的担忧,也给国际债券持有人带来了巨额的损失,甚至引发了诉讼。也是这样,所谓的瑞士央行(SNB)、瑞士国际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和联邦财政部(FDF)的「三位一体」才会被迫面对现实,揭露自己出现裂痕的金融体系来进行修正。但这次的瑞士第一和第二大银行合并,在创造出一个超级庞然大物的同时,确实让瑞士纳税人和瑞士政府吓出一身冷汗,但收拾残局的最后作法还是让外界留下不少的质疑。

部分人士认为,规模扩大后的瑞银集团将使瑞士受益,但更多人认为,这其实会对瑞士经济构成威胁。关于这个争论,瑞士银行家协会(SBA)认为,在与全球其他大型银行竞争时,规模等同于实力。如果瑞士想扮演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那么至少要有1家大型的国际银行。但这个说法忘记了瑞士不等同美国,瑞士承受风险的能力是难以和美国相提并论的。

▲ 部分人士认为,规模扩大后的瑞银集团将使瑞士受益,但更多人认为,这其实会对瑞士经济构成威胁。(图/路透)

►►►思想可以无限大--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加入「云论粉丝团」看更多!

在今天这个充满地缘政治风险的不确定世界中,瑞士或瑞银集团的何去何从,凸显的是「银行大到不能倒」正在面临新时代的考验。Credit Suisse的失败,我感觉它不仅肇因于资本或流动性的问题,其实更是由人谋不臧和美国地区银行业爆雷相互加乘所引发的。新的瑞银集团必须承认,其规模意味着应该受到更严格的审查、在资产配置和投资的调研能力上必须加强,且必须证明自己有健全的策略来应对突发的信心危机。正由于瑞士不等于美国,矽谷银行倒闭,我们还可以归咎于客户过度集中,但Credit Suisse的情况其实更像当年的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雷曼有美国兜底,Credit Suisse因为坚持「大而不能倒」也由瑞士政府出面支持,但背后各自象征的意义已经大不相同。

▲ 作者认为,瑞信的失败,更多是人谋不臧和美国地区银行业爆雷相互加乘所引发的。(图/路透)

银行在经济中创造流动性 也可能产生反作用力

想说透这个问题,就必须回归银行的真谛,和前联准会主席Ben S. Bernanke一起获得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Douglas W. Diamond与Philip Dybvig,提出的银行挤兑模型(Diamond-Dybvig Model,简称「D-D模型」)最能说明一切。这个模型展示了银行如何在经济中创造流动性,以及这种流动性设计也可能产生反作用力,让银行遭受客户突然、恐慌性的提款。我感觉,银行,就如同空气和水一样,如果运行如常,我们什么也感受不到;但如果失灵,我们将立刻惊慌失措,甚至面临金融危机。从1929年经济大萧条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甚至是当下的全球通货膨胀,都已经让银行开始呈现失灵现象,类似什么资金断流、存户挤兑或是有钱贷不出去,在过去所谓讯息尚未完全透明的时代,或许还得以遮遮掩掩不致发生,但放在现在,谁也不敢拍胸脯保证不会瞬间爆裂。

▲ 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图/翻摄推特@NobelPrize)

在美国,联准会(Fed)不到48小时就站出来接管矽谷银行;在瑞士,瑞士政府为了平息投资人的担忧,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但大家更想知道的是,矽谷银行与Credit Suisse,为何会在短时间内接连遇到麻烦?这是全球危机的开始,或者只是一个独特个案?这非比寻常,无论是矽谷银行爆雷,还是Credit Suisse的股价暴跌,其实并没有伴随什么特定资产的崩盘。或许这一连串事件真正体现出的是,全球连续升息后,资金成本越来越高,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已经开始暴露。大家不要忘记,现在这个世界,无论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的高利率,或是保护主义催生的去全球化,甚至是此起彼落的地缘政治紧张,都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不曾经历过的陌生新世界,所以,铺天盖地的不确定加上财富管理需求造就的结构性产品,以及互联网培养出来的散户大军助涨助跌,让「银行大到不能倒」俨然成为了现在这个时代,距离残酷现实最遥远的一句金融谬论。

▲ 无论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的高利率,或是保护主义催生的去全球化,甚至是此起彼落的地缘政治紧张,都是前所未见的。(图/路透)

● 本文获授权,转载自「台湾银行家」。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