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美围堵 陆脱钩反制
(中新社资料照)
2018年美中贸易冲突以来,全球性供应链重组加速,疫情使情况更加复杂。美国总统拜登并未取消川普时期美国对中国加征之关税,其他针对大陆企业列举不可靠实体清单、技术与设备管制、禁售令等措施也多保留,致使美中贸易战与科技战情势持续紧绷,并有走向「多边抗衡」趋势。美国为遏制中国经济扩张,正结合其盟友国防战略重心转向印太地区,中国大陆周边紧张局势可能逐渐加剧,供应链安全问题也受到关切。研判未来大陆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控与合规挑战不仅存在于美国,也需应对美国与其盟友的结盟围堵措施。
为对应以上挑战,中国大陆于近年推出一连串回应策略,主要包括「双循环」与着力科技自主创新等作为。首先,中方在关键领域已试图与美资金进行脱钩,策略上主要透过对本国科技巨擘施压,避免在愈趋复杂且系统化的美中博弈中处于被动,并具体化为对特定类型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赴外发展进行管制,包括在资金面与美国市场脱钩,进而提升其供应链的自主性,确保与美国竞争白热化的前提下,还能保有足够的自主性以应对断链危机。具体案例包括:滴滴出行赴美上市后两天即遭到大陆监管部门一系列重击。中方目的系借由降低大陆科技业对美国的筹资依赖,迫使本土企业在境内上市并撤回国内发展。
其次,中国大陆推动技术自主与制定法律反击。对于美国在科技领域步步进逼,大陆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4个五年规画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并启动「内循环」经济模式,推动诸如高铁、风力发电,乃至于以软体为基础的人工智慧、辨识技术等。尤其受限于美国对中国大陆的技术封锁,正迫使中国大陆强化AI 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连结,这可能促使中国大陆在核心基础技术迎头赶上。
同时,对于美国的科技制裁措施,中国大陆陆续推出法案应对,具体包括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不当域外)阻断办法等,旨在反击外国企业对本国企业的制裁工具。而最新中国人大会议2021年6月10日表决通过《反外国制裁法》法案,则旨在为中国大陆政府得依法惩罚制定制裁措施的外国政客和官员提供法律基础依据。总结来看,中国大陆发布对外反制的作为有二:一是反击报复;二是展现陆方政治意愿发挥威慑作用。大陆外长王毅曾明确提出三道底线:一是美国不得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二是美国不得阻挠中国大陆发展进程。三是美国不得侵犯中国大陆主权,特别是台湾问题。
整体而言,中国大陆对抗「西方」民主意识的趋势已逐渐成形。美国民主和共和党在箝制中国大陆方面有所共识,未来科技打击中国大陆的力道预期会愈来愈强,迫使中国大陆亦必须加大政策力道以求反制。(作者为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长)